楊秋琴
摘 要:我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但是針對中學學生的禮儀教育卻是較少的,學生也因此而缺乏禮儀意識,這不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本文主要簡單分析了如何結合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開展禮儀教育,希望對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學學生;道德與法治;禮儀教育
引言:目前我國很多學生都是在獨生子女家庭成長的,家庭對學生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厚望,希望學生能夠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這也導致學校忽略學生的德育教育,更為重視知識的教育,學生沒有接觸到禮儀相關的知識教育,也難以形成系統的禮儀觀念,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對中學生開展禮儀教育極為必要。
1.教師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實現學生的快樂成長
目前大部分中學學校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營造環境方面都會盡量的和生活禮儀教育相關聯,將教學活動置于戶外活動場所、大門、臥室、或是走廊等區域開展。但有些學校的教育不但比較繁雜,而且沒有融入生活禮儀教育相關元素,顯得枯燥[1]。另外教師的環境創設不夠,不能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形成刺激,學生也難以對環境產生深刻印象。
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禮儀相關教育時候需要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學生有著極強的模仿力,他們會自覺或是不自覺的模仿教師、家長、以及其他學生等。因此教師要嚴于律己,規范自己的言行,能夠通過自己的示范作用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此外學生還會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父母要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學生接收到良好禮儀的熏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教師在禮儀教育中應該重視其他學生的作用,因為學生之間的這種合作、互助都會成為學生禮儀教育的影響因素。
比如,為了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助關系,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了“友誼的天空”,學生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意識到朋友的重要性,能更為理性的對待友誼,能夠珍惜和朋友之間的友誼,也能夠善待朋友。陪伴學生成長的朋友對學生的發展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學生需要的是良師益友。但是中學生的是非判別觀念還不強烈,他們可能更講“義氣”,重視“大哥”情義,但是這種友誼是不夠理性的,很多中學生之所以會犯錯、甚至犯罪,都是“得益于”自己的“兄弟哥們”,他們在模仿中迷失了自己。因此,教師也要讓學生意識到交友的智慧,應該選擇良友,要讓學生意識到損友的危害,遠離損友。
2.結合教材相關禮儀素材,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禮儀素養
教師可以將禮儀教育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通常涉及到敬、凈、以及雅三方面。敬主要體現在對他人的尊敬方面,要給他人留下講禮貌的好印象,和她人的交往中應該保持態度親切、言辭誠懇、語氣平和等,要幫助學生養成用文明用語的習慣,對于他們的幫助要及時的道謝,對他人造成的不便要及時道歉。凈主要體現在學生要讓自己的儀容儀表看起來干凈整潔,要堅持樸素的理念,學生不應該追求“非主流”,應該讓人看著莊重大方。雅則主要體現在學生需要舉止高雅,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觀念。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對學生理性精神的培育,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比如,很多學生在男女交往方面沒有自己的正確判斷,陷入了“早戀”的泥潭中,有些學校為了防止學生“早戀”,就不允許男女學生進行交往,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真正合理的男女交往應該是“發乎情、止乎禮”。教材中也有關于男女交往的相關內容,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完“青春的心弦”后,要讓學生意識到男生女生可以開展正常的友誼交往,但是這種交往應該是有界限的。學生通過學習“做情緒情感的主人”之后,能夠較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他人,避免將自己的壞情緒傳染給其他人。
3.教師為學生構建相應的禮儀環境,讓學生的禮儀知識得以踐行
學生有著多重身份,在家庭他們是孩子,在社會也是一個社會人,在其成長過程中,家庭、社會、以及學校都對其有著較大的影響,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學生的禮儀教育。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終生性的,學生最早的教育就是從家庭開始的,因此家庭成員要注重自身的禮儀,要對學生形成正向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養成講文明、講禮儀的良好習慣[2]。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中學生也有著自己的網絡社交群,但是因為網絡的信息有正面和負面兩方面,因此社會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綠色網絡環境,避免不良信息對學生的誘導。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的禮儀修養。
比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為理智的看待網絡,要將網絡的一些詐騙或是不良事件講給學生聽。學生在學習“走進公共生活”的時候,教師就需要讓學生能夠以辯證的眼光去看待網絡,能夠通過學習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夠自己過濾掉來自網絡的不良信息,能夠合理運用網絡。為了通過社會實踐增加學生的禮修養,在“維護公共利益”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敬老院做一些公益活動,增強學生的公共意識,讓學生學會尊重老人,學會關愛他人。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一個禮儀大國,學生作為我國發展的未來,更應該注重自己禮儀方面的修養。教師通過禮儀教育讓學生發展為一個懂禮儀、遵守禮儀的人,不僅有利于學生發展,也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鄭士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52-53.
[2]孫紅.淺談如何上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J].情感讀本,2018(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