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俊 張偉婉
摘 要:本文針對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從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心理、學習方法上進行分析、研究,并對內容銜接、教法銜接、心理銜接和學法銜接四個方面給出建議。
關鍵詞: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數學教學
一、研究的意義
學子們歷經了九年義務教育,勤勤懇懇,認真學習備考,最終初中畢業后順利考入高中,在求學路上繼續攀登。然而,升上高中后,總有部分學生雖然維持著初中時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狀態,甚至更加奮發圖強,卻出現成績明顯掉隊的現象。要想幫助學生升學后能盡快適應高中學習學習,解決好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研究過程
對于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首先是找出初高中教材知識體系的差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簡稱“初中課標”)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簡稱“高中課標”)對數學知識掌握的深度不同,對同一個數學知識中高考所考查的側重點不同,結果部分數學知識高中要用到但初中沒講或沒有深入講解,只是輕描淡寫,這就造成了初高中知識銜接不上,所以教師要適當做好知識拓展和補充。
其次,探討能促進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教學方法。初高中數學雖為不同學段,但相互聯系、乃順承關系。如果初高中數學教師都自掃門前雪在選擇教學方式時完全不考慮另一學段教師的教學方式,導致部分學生升學后很難適應,那么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就出問題了。所以初高中教師應該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探索更優化的教學方法。
最后,調查學生學習上出現困惑的原因。為何學生在初中學習得心應手而到了高中就束手無策,學生究竟遇到了怎樣的困惑?這就需要從學生身上入手去了解。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抽樣調查,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心理活動的轉變進行研究,繼而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認清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研究成果
通過近一年的研究和探討,我們總結出四個“銜接好”來幫助做好初高中數學銜接。
1.內容銜接好
仔細分析和比照初中課標和高中課標,初中數學教育屬于義務教育,具有普遍性,所以初中數學課程的設置比較基礎,而高中數學課程是為理化等科目的學習打下基礎,是為學生繼續深造做準備,所以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比較深。因而有些知識點學生學習起來容易銜接不上,例如:
(1)初中課標中,十字相乘法、韋達定理、立方和與立方差的公式已不作要求,但在高中卻要經常用;
(2)初中課標對二次函數的要求較低,但卻是高中教材中的重要內容,配方、求值域、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等都是高中數學必須掌握的基本題型與常用方法;
(3)函數圖像的對稱和平移變換在初中只是簡單介紹,而高中數學必修1要求對函數的平移“左加右減、上加下減”,兩個函數關于原點、對稱軸的對稱及簡單的翻折變換必須掌握;
(4)初中課標中,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幾乎不作要求,但卻是高中常用的計算方法;
(5)高中是重難點:含參數的函數、方程、不等式在初中課標中不作要求;
(6)幾何相關結論(如重心等五心)和定理(如射影定理等)初中大多沒有學習,而高中都要涉及。
所以教師在講授新知之前要提前做好相關知識的鏈接及補充,把教學內容銜接好。
2.教法銜接好
要想在教學上銜接好,就要“知己知彼”。為了給高中輸送人才,初中老師除了要研究好初中課標,還要了解高中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即高中老師希望通過選拔考試升學的學生具備怎樣的知識和能力;而為了讓學生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接受得更好,高中老師必須在備課環節中重視“備學生”的環節,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預備知識和能力。因此,定期組織初高中數學教師進行座談、研討、集備,會對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起到很好的作用。初中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要參考高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對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幫助學生更好地過渡到高中的學習。高中教師對于學生在學習某些新知識前知識儲備不足的,應適當補充相關的知識,同時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關注數學文化對學生科學觀形成的價值。
3.心理銜接好
剛結束了初中生活,參加完競爭激烈的中考,進入了新的環境,有的學生對高中生活充滿期待,有的學生感到興奮又緊張,有的學生感覺到很有壓力。同時,高中數學教材內容猛增,難度加大,一學期要學兩本書的內容,課堂節奏加快,課堂教學不能像初中一樣面面俱到,致使有些學生難以適應。此時,教師需要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告誡學生既不盲目樂觀也不盲目悲觀,指導學生正確面對學習上的“成敗”。
4.學法銜接好
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學習上的困惑,指導學生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
(1)課前預習。初中數學難度相對較小,很多時候學生不需要提前預習,只要課堂上專心聽課,按老師要求去思考與練習,就能學好。但是高中數學課堂內容豐富,且難度較大,那么對于大部分學生,如果能做好課前預習這一關,那么課堂學習效率會好很多;
(2)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由于高中數學課堂容量大,有些學生難免出現課堂上沒聽明白、出現困惑的情況,這時候如果能建立做筆記的習慣會使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此時,做筆記的方式也是有講究的,筆記太細,什么都記,那么勢必沒有足夠的精力用于堂上的理解思考,但是筆記太簡單又不利于課后復習,所以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標記與符號簡化筆記。
(3)課后復習。對于高中數學課堂的大容量,課后如果不及時進行復習,那么知識容易遺忘,所以對于初中沒有課后復習習慣的學生,到了高中應該做到每天進行課后復習,每周進行一周所學知識的復習回顧,復習中遇到的困惑也要及時向老師尋求幫助。
在高中教學初期,做好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工作尤為重要,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努力,讓學生盡快適應并順利、高效地開始高中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劉興旺.初高中數學教學的區別與銜接方法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1)
[2]陳建花,沈有建.初高中學生數學學習銜接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數學通報.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