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朝萍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新型教育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保證教學有效性。在寓教于樂的理念下,開展小學語文快樂教學,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教學質量也能得到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對基于寓教于樂理念的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方式進行具體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寓教于樂理念;小學語文;快樂教學
所謂快樂教學法就是通過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降低學習壓力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凸顯出來,而傳統教學中,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相對比較落后,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學習主動性比較差,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將寓教于樂理念與快樂教學法充分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是一種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學習,自身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
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在這個年齡階段,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因此,基于寓教于樂理念下,教師想要將快樂教學法充分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還需要遵循小學生的行為發展規律,注重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將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出來,快速抓住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更愿意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創設符合小學生行為發展規律和興趣的教學情境時,首先應該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明確教學目標,找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充分保證教學情境能夠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其次,還應該主動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運用于課堂教學情境中,保證創設的教學情境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課堂中,類似“身子像個小逗號,搖著一根小尾巴,長大吃蟲叫呱呱。”學生在猜謎時,積極性將被大大調動,同時,通過謎底也能更好地引入本堂課內容。教師再將文章內容以動畫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為學生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情景,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注重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內容趣味性
在新課程之后,教材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但當前小學語文教材改革速度遠遠比不上教學改革的速度,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一定的滯后性,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寓教于樂理念之下,教師開展快樂學習時,還需要注重優化教學內容,將一些趣味性的內容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和生動性,如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被進一步激發出來。教師在優化教學內容時,還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化內容,增強小學生的熟悉感、興趣感,拉近學生與語文學習的距離。久而久之,學生也能發現語文教學的魅力,從而更好地保證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一些漂亮房子圖片,這些房子可以出自現實生活,也可以出自學生喜歡的動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將這些房子展示給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評選出最喜歡的房子,說出理由,然后將大家評選的房子制作成畫片,作為獎勵發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快樂。
三、注重引入多樣課堂,提高學生快樂體驗感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比較落后,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運用于課堂教學,包括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等,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快樂。只有將快樂教學法與課堂教學融合,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例如,在“森”這個字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森”拆分三個木,然后制作成圖片,圖片上配上一顆小樹木,再將這些圖片放在一起,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如果很多樹木聚集在一起,我們應該叫什么呀?”學生很快會回答“森林”。教師再順著學生的思路,讓學生了解“三”在語文當中有時候可以代表“多”的意思,所以,三個木放在一起,就是表示很多樹木聚集在一起,也就是森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森”這個字的理解和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總之,寓教于樂的理念更加符合現代教育,在寓教于樂理念下,教師將快樂學習法充分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洪瑞. 基于寓教于樂理念的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方式探尋[J]. 中國校外教育, 2018(1):117.
[2]田茂珍. 基于快樂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究[J]. 學周刊, 2017(13):65-66.
[3]王占芳. 創設情境,寓教于樂 ——淺談小學語文愉快教學法[J]. 新課程, 2017(7):133.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東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