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靖
摘要:眾所周知,小學語文的興趣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的基礎,興趣教學不但能夠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影響下,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科缺乏學習興趣,在語文課堂中往往存在著回避甚至抵觸等心理。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對學生加強監督管理,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興趣發展和語文學科的長遠學習來說是不利的,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使用興趣教學的方法來促進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興趣培養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主要以識字、造句和寫作這三方面為基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更全面地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開展。教師要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變為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利武器,克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恐懼心理。然而,如何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這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共同深入研究并且探索的問題。
一、運用豐富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開展前了解學生的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抓住小學生好動等心理特點,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并且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活動的開展能夠刺激學生的神經,激發學生的多重感官共同投入學習,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語文學科知識更加生活化,易于學生理解和吸收。
例如,在課堂開展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春游,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真切地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好氣息,讓學生親自體會大自然中春天的氣息,從視覺、嗅覺、觸覺等多重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春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春游的情況寫一篇小作文,讓學生以小作文的形式提高語文寫作能力。研究表明,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能夠表現出更強的思維活躍性和思維發散性,課外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課后小作文的形式進行學習鞏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落實新課標對小學語文課堂開展的具體要求。
二、設置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交互性交流,加強與學生的信息交互性,運用學生反饋的信息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通過對學生設問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相關知識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讓學生由淺到深地對問題進行思索,從而加強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能力。在設置問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給學生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進一步對語文學科知識進行探究。
例如,在學習《黃繼光》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們進行提問:“黃繼光這篇文章中表現人物外表和動作的詞句有哪些?”“這些詞句能夠表達黃繼光怎樣的心理?”這一類問題只要學生對文章進行仔細閱讀就能夠解答。隨后教師可以增加問題的難度,考查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能力,如:通過對《黃繼光》這一篇文章的學習能學習到黃繼光怎樣的精神?這個問題不但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發散思維。最后教師還可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如:黃繼光為什么要用自己的身體去堵住槍口?如果你是黃繼光會怎么做?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能夠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展更為順暢。
三、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對教學的開展,還要注重建立恰當的評價機制,讓學生能夠在相應的評價中找到學習自信,提升語文學習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給學生批語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尊重,也能夠讓學生在批語中找到學習自信和學習動力。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立具有競爭性的評價機制,例如完成作業且得分為“優”的同學獲得一顆五角星,通過這一方式,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通過這樣的評價方法,能夠不斷優化小學語文課堂質量,優化學生的學習成績。在課后評價中,一句簡單的評語或一句真誠的鼓勵,都是學生學習小學語文學科的動力,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運用評價機制,給學生適當的鼓勵,讓學生能夠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能夠收獲學習的快樂,體會到進步帶來的愉悅感。
參考文獻
[1]王利國.以興趣激發動力——淺析小學語文興趣教學[J].學周刊,2018(24):134-135.
[2]張娜.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探微[J].學周刊,2017(9):191-192.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汪墩鄉七角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