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平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的教學需求。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教學發展,結合社會實際制定教學理念,積極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門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小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別,將分層教學理念滲透小學語文教學中,力求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適應學生的差異性,突出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在當前小學義務教育要求下,教學模式應該與時俱進,在教育實踐中積極改革創新。小學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應該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學生的關注,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差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案,有助于減輕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因為個體差異性所導致的壓力,推動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革新發展。
一、巧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學生受到家庭因素、成長環境和智力因素等影響,有著千差萬別的個性差異,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利用分層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針對他們能力的弱項進行培養,彌補學生在學習弱項方面的不足,進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把握好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對教學進度和教學形式進行有效的調整,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適應能力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案,推動小學語文課堂的發展。
二、在分層教學中進行課堂互動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開展教學實踐,語文教師應該發揮課堂主導者的作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提高他們的課堂主體意識。在語文課堂中針對學生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巧妙轉變教學模式,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推動不同層次學生間的合作互動,有利于小學生在分層教學的語文課堂模式下,發現自身和同學之間的差異,查漏補缺,并且進行學習反思。
要從本質上將分層教學滲透小學語文課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靈活轉變教學方法,進而提高分層教學的互動性。可以通過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實踐,引導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比如安排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要求學生注重朗讀時的語氣和感情,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請其他學生對其朗讀進行點評,有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思考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互動,引導學生對課文表現形式進行剖析,進而推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在分層教學中實行分層評價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升對學生差異性的關注度,并且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果進行指導和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習能力。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在分層教學的課堂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根據層次的差異性對不同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一定的鼓勵,再根據學生的層次進行針對性地教學指導,增強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信心。這將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加強與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積極投入語文課堂學習中,并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給自己設定適當的學習目標。
四、在課后布置分層作業
課后作業是學生在課后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的最直接的方式,作業的完成情況也直接反映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教師可以通過課后作業的情況,直觀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優勢和知識漏洞,在課堂上利用分層教學進行鼓勵和填補。
針對部分學生對課堂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情況,教師可以給其增加基礎知識的練習題目,讓學生在課后做題的過程中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熟練掌握知識點并且將其運用在習題中。對于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的學生,教師可以適度提高他們的作業難度,選擇知識點延伸和拓展的習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后習題進行分層布置,滿足學生的差異性,彌補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缺漏,加強對課堂知識點的鞏固教學,進而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不僅是時代的發展需求,更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而這就需要教師提高分層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因材施教,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教學。同時,教師需要發揮課堂主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制定學習目標,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缺陷,在與同學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彌補自身學習能力的不足,改正自身缺陷,從而得到全面、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玉英.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都市家教,2014(9):177.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