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后續寫是在外語教學中新開展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閱讀相應語言材料后,根據上文及提示進行發散性的后續創作的過程。本文通過分析讀后續寫的理論基礎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現實意義說明了讀后續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并且提出在讀后續寫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則,以期幫助師生達到讀后續寫的最優化效果。
【關鍵詞】:讀后續寫 高中英語教學 原則
作為高考英語中新出現的一種題型,讀后續寫是一個以閱讀理解為基礎,以提高寫作能力為目的,以讓學生閱讀并續寫所提供的語言材料為方法,而進行的寫作訓練的學習方法。根據該題型的考試要求,讀后續寫要求學生根據所提供的語言材料中的內容、開頭語和提示關鍵詞來完成150詞左右的讀后續寫,從而將語言材料發展成完整的、有邏輯的、銜接性強的短文。所以,這就給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在理解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后,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經驗,預測短文的發展方向,續寫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在這樣的要求下,讀后續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都進行了考察,尤其是閱讀理解和寫作方面。
一、讀后續寫的理論背景和依據
人們在互動交流中會出現動態調整、彼此配合和相互適應的過程,這就是Pickering & Garrod提出的語言使用中的協同現象。在他們看來,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之間有互相的協同作用,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語言的學習。在此互動協同模式的基礎上,王初明提出了一個有效的外語學習的路徑,即互動→理解→協同→產出→習得。根據這一想法,學習者的語言理解能力和產出能力是不平衡的,前者要超出后者,而使這種不平衡變得平衡或趨近拉平的過程,語言理解能力和產出能力就會相互促進產生協同作用,一直處于弱勢的語言產出能力在語言理解能力的協同下不斷提升,這種兩種語言能力相互協同的模式奠定了讀后續寫的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以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緊密結合的想法為標準,就產生了一種有效而理想的好方法——讀后續寫。在完成讀后續寫的過程中,學生在不完整的語言材料的驅使下,熟讀并理解所提供短文,依照前文既定的語境和語言模板,根據邏輯和提示,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連接前后文,并續寫內容和結構都合理的后文,從而將模仿和創造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二、 高中英語教學中讀后續寫的重要意義
在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英語技能,例如理解能力和產出寫作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意識的建立和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該不再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而是擁有主動學習以及表達自我觀點和想法的權利。讀后續寫就是在沿著這個方向在培養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理解和寫作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自主意識的建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明確個人的觀念,自主拓展文章內容和創作的能力。總的來說,英語中讀后續寫的出現,深化了學生的認知理解,通過文章的不完整性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續寫創作的動力,從而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需求,這無為是一個很有效很合理的教學手段之一。
三、讀后續寫的教學原則
基于讀后續寫的目的是對學生理解短文、運用語言、模仿和創作創新的能力的培養,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讀后續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開展:
(一)教的原則
1.問題驅動原則
該原則要求教師從問題出發,利用問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已知信息、創造新的內容,完成閱讀和續寫任務,從而達到讓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產出寫作能力。
2.支架搭建原則
該原則是指教師根據所提供的語言材料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和續寫語言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搭建語言、思維、內容和情感支架。 并且在引導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合作和討論的形式,為更好地理解和續寫做好充足的準備。
3.評價反饋
作為讀后續寫過程中的最后一步,評價反饋要求教師在傳統的評價和反饋的基礎上,還要創新和優化新的方法,改變以往費力無效的方式,既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提高了學生的自我反思和管理的能力。
(二)學的原則
1.合理性原則
讀后續寫強調閱讀后再創作,后文的續寫內容一般會受制于前文內容、提示關鍵詞等材料。因此,這就要求學生要對所提供的語言材料有準確的理解和感悟,這樣才能保證后續的寫作能和上文構成一個合理的、有邏輯的、完整的短文。
2.創新性原則
雖然讀后續寫要求創作要合理且有邏輯性,但是也要防止千篇一律,缺乏創新性。這就要求學生在依據原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展開聯想,創造出既合乎邏輯又新穎的短文來。
四、結語
在高中階段,讀后續寫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讀后續寫在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能力,同時,在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自主的獨立思考意識,進而完善他們的語言能力發揮到了很大的作用。讀后續寫也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只要師生能合理地運用讀后續寫,一定能達到很好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初明.內容要創造 ?語言要模仿——有效外語教學和學習的基本思路[J].外語界,2014(02):42-48.
【2】王初明.讀后續寫——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J].外語界,2012(05):2-7.
【3】王初明.互動協同與外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04):297-299.
作者簡介:耿欣欣(1995-)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