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榕嵐
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最重要的階段。在 道德法治課堂弘揚傳統文化對他們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重視教學效率的同時也不能夠忽視對學生道德法治以及傳統文化的培養。道德法治教學與弘揚傳統文化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結合可以教學可以讓學生德才兼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教育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對于學生的道德以及傳統文化教育往往不被重視。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初中生剛剛擺脫小學的天真無邪,是形成性格的關鍵階段,因此,針對初中生的道德以及傳統文化教育尤為重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教育的初衷。所以,學校在重視學生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要將初中生的傳統道德素質教育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弘揚傳統文化的策略探究作以下闡述:
1 將實例引入課堂增加趣味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能依靠固有的講解方式,可以適當的在課堂上增加現實例子的引入。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眾所周知,實例教學相比空洞的講解來說更容易被學生了解,認識和接受。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非觀,價值觀。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應該引入實例對學生的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性的講解。以求達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比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上有關于家庭教育的內容,教師在對這一內容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引入例子,讓學生把課本上的內容與家庭實踐結合起來。例如書本中所提到的“一周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幾句話的教育意義在于引導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教師在講解時就可以讓學生們舉例自己家中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分享交流。這樣將家庭實踐中的例子拿到課堂上來的講解方式,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下,還可以增強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2 利用課堂多媒體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學方式也日新月異。特別是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為教師和學生們的教育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道德法治課堂上引入多媒體教學,借助多媒體直觀生動的表達方式,能夠有效的讓學生產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多媒體融入進道德法治課堂,能夠完善不健全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為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起積極作用。初中生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不高,將多媒體技術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可以迅速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教學就會輕松很多,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比如在為學生講解孝順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公益廣告《為媽媽洗腳》,影片中的小男孩為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的媽媽端上一盆洗腳水,大大的眼睛里充滿了對媽媽的愛和關心,媽媽的臉頰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簡單的公益廣告就可以將孝順這一傳統美德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在短時間內為學生創造一個孝順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對于孝順這一傳統美德的認同感,提高學生孝順含義的理解以及在現實生活中孝順行為的實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道德素養和傳統文化功底,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3 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弘揚傳統文化
將弘揚傳統文化融入豐富的課堂活動是最直接的方式。在道德與法治中課堂弘揚傳統文化首先要樹立良好的校園文化。通過舉辦道德法治和傳統文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融入課堂。教師本身也要轉變角色,從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和學生真正一起在活動中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如此一來,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弘揚傳統文化就會變得輕松自然。
比如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尊師重道時,在課堂上讓學生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式教學。讓學生們表演中華民族傳統經典的寓言故事《程門立雪》,生動形象的演繹楊時虛心求學,為了不打擾老師程頤休息在寒冬臘月一直在門外等候,當老師開門時已經被雪落成雪人的故事。通過故事表演將抽象的內容具體的表現出來。利用這樣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們掌握尊師重道的核心精神和實質。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傳統文化的精髓,并能在現實的生活中加以作用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弘揚傳統文化,要不斷豐富優化課堂內容,創新改進教學方式。通過實例引入、多媒體教學、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等方式將道德法治學科知識的傳授,學生情操的陶冶,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合在一起,緊密結合以達到傳統文化在道德法治課堂上的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鄭士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教育科研,2016(10).
[2] 唐林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案例教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平潭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