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
摘要:大班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是問個不停,喜歡動手動腦探究生活中發現的事物,并積極地去尋找答案。作者所帶班的幼兒每天來園后,他們對自然角的植物、動物喜歡用手觸摸、擺弄,還會提出各種問題,表現出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需求。
關鍵詞:大班幼兒;科學探究;興趣
一、創造條件,激發科學探究的好奇心
在幼兒進行科學活動過程中,要保護好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觀察、比較、發現事物的特征,通過和同伴合作動手記錄,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應認真對待幼兒提出的問題,設計科學活動,一定要考慮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多為幼兒提供有趣的探索材料,用教師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來感染幼兒。
二、材料適宜,激發科學探究興趣
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應為孩子提供更適合他們科學探究的操作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想象力,促動班級每一位孩子的科學探究的欲望,與幼兒一日活動緊密相連。如在開展區域活動時,“益智區”內材料投入是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并循序漸進,一次投放不多,但定期更換,一學期下來, “神奇的小磁鐵”“小鏡子”“水盆”“盒子”“紙張”“天平”等20多種游戲材料,吸引著幼兒自己發現、自己操作、自己得出結論。
三、引導幼兒在科學小實驗中激發探究興趣
(一)在自然角中培養大班幼兒的主動探索
在自然角投放一些有趣的、利于探索和操作的勞動工具,便于幼兒自主探索,擺弄操作。利用廢舊物品種植植物,分土培區、水培區、試驗區、養殖區、觀賞區,并在里面種上蠶豆、大蒜、山藥、紅薯等,還水養了白蘿卜、胡蘿卜、洋蔥、大蒜等。讓幼兒每天都能仔細觀察它的變化。組織自然角的系列活動,如親子種植活動,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 每天早上,幼兒們都會先到自然角看看大豆,通過觀察與比較,幼兒們發現有的盒子里泥土已經干了。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們會小心翼翼地給自己的黃豆澆上小半壺的水,教師將黃豆的生長過程拍成照片,做成黃豆的生長主題照片放在班級主頁上,家長們也從中感受到了自然角帶給幼兒們的變化。親子種植打卡記錄,孩子們每天在家也照顧植物并打卡到朋友圈,培養孩子們堅持的好品質。
(二)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主動探索
教師多帶幼兒去親近大自然,和孩子一起觀察和尋找有趣的現象。在一日活動中,處處讓孩子們發現科學的奧秘。例如,在美工區可以讓孩子們在紙巾上用水粉作畫,用彩色水筆在宣紙上作畫等。這些科學活動中的現象能成功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欲望。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比較、操作等去解決問題。讓孩子們通過參與、操作、探究、實驗等活動,來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從多方面去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
四、多樣化教學策略,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
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積極進行探索和發現,通過科學小實驗,獨立思考的能力加強,幼兒的思考能力走向發展和成熟。在進行操作實驗時,應多個領域互相滲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實驗的需要,制定適宜的目標。如在進行《蒜苗成長記》科學小實驗時,教師可以通過比較法、游戲法、討論法等方式,從土壤、陽光、養料等多方面,發現對蒜苗成長過程的影響,讓幼兒進行主動的探索和發現,獨立完成科學小實驗,并在科學小實驗中及時給予兒童幫助和啟發,不斷培養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及興趣,重視科學小實驗。
五、結語
科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教師而言如何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相信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通過各領域的互相滲透和融合,讓孩子們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類的學習,對孩子的發展會起到積極性作用。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劉婷. 集體教學背景下發揮幼兒科學探究自主性的行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