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玲
摘 ?要:在當前的教育教學背景下,越來越強調學生在課上的生成,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隨著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等概念的涌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成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從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建設入手,通過“精心導入,找準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問題,激起學生主動思考”“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三個方面討論了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建設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精心導入;設計問題;小組合作
在有效教學理念的引領下,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需要進行革新,需要了解學生在目前最需要的學習方式,在講解內容的同時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在課上進行精準、有效的學習,使得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筆者結合自身對有效教學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教學實踐中采取的教學方式以及取得的教學實效,現將含有實例的經驗分享如下。
一、精心導入,找準教學的重難點
作為授課的初始環節,導入的方式和導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情況。要想建構有效的課堂,就必須在導入環節充分激起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充滿期待。具體的導入方式分為很多種,如,激趣導入、復習導入、多媒體導入、語言導入等,教師需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風格來選擇合理的導入方式,并在教學時找準教學的重難點,在導入環節就使得學生明確自己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例如,在學習《敬業與樂業》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讀書郎》導入,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來提出問題:“如何才能快樂地進行學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呢?”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有學生說道:“通過語文的學習來發現文字的奧秘,或者是利用古代文人的藝術作品來欣賞我國的歷史、文化等,其實是挺美好的。”也有學生說道:“語文的學習,尤其是閱讀理解,都不知道從哪下手進行文章的賞析,最后與答案一對比,發現哪哪都不正確。”在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可順勢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借助文章中對敬業、樂業的描述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態度和生活觀念,還能讓學生明確本節課需要重點理解的內容就是敬業與樂業。
二、設計問題,激起學生主動思考
課堂中的問題應該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啟迪學生的思維為主,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也要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展開,主要是依據課文內容來找準問題的切入點,依據學生的學習風格來進行提問。需要注意的是,有效課堂的創設需要教師擺脫以往“是不是”“對不對”等單調的提問方式,而是設計出能夠引起學生主動思考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課上有機會進行學習和探究。
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時,教師可以在學生熟讀文章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如“文章第二段描寫的是洞庭湖的景色,氣勢比較雄壯,應該如何讀文中的‘前人之述備矣’‘然則’以及‘得無異乎’呢?”“如果把作者用于描寫洞庭湖全景的‘銜遠山,吞長江’中的‘銜’字改為‘連’,‘吞’字改為‘接’會如何呢?”“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何不同,為何作者要詳寫這一部分內容?”等等。這些問題需要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并仔細分析文章內容,貼合文章的問題也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回應。
三、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同齡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學習方式來加強學生在課上的學習體驗,同時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的分享,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也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學生需要理解小說中對菲利普夫婦在見到于勒的前后對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角色扮演,將課本中的文字變為實際的話語脫口而出,而針對每個人物的描寫也需要學生不斷的權衡和理解。學生需要在小組內完成角色分工,并標明每個人物角色的主要性格,讓學生有一個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隨后,在班級范圍內進行小組的表演,教師和其他同學需要根據學生的表現來給出相應的評價。這種小組形式的學習活動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文章內容,能夠在一定意義上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充實學生的學習體驗。
總之,教育教學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建設也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采取教學方式來系統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要通過精心設計導入環節來為有效課堂的建設做好鋪墊,通過課堂教學問題的合理設計來激起學生的主動思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來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妮. 基于初中語文有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貴州教育,2018(16):32-35.
[2]徐赴斐. 初中語文“低效”課堂的成因與解決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19(0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