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梅
摘 ?要: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基本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不僅要注重科學性,也要注重藝術性。教師的提問設計要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最終要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能夠引發學生思考,指導學生思考和學習的思路。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最終實現“感動”學生的目的。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施展提問教學展開思考,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應當是有效的,使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才得出恰當的答案。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達到一定的啟發,或者是受到一定的教訓,總結得到學習的經驗。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的必要性
根據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教學有具體的、可實踐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基礎,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展開。教師的提問是為了教學服務,在教學中展開提問,能夠使學生受到啟發,引導學生思路的教學效果。
首先是通過提問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啟發。教師提問要達到的效果不僅僅是解決問題,而是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體現到具體的提問教學中,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下能夠感受到人物的精神、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另外,在提問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的思路。教師的提問有時候是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的。教師在提問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路上的引導。以《棉鞋里的陽光》一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這一節課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圍繞著“媽媽為什么曬衣物”“為什么曬奶奶的衣物”切入提問,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尊老愛老的品質。
二、語文課堂中組織提問教學
教師的一切提問都要尊重課堂,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為課堂教學服務。因此,教師問題的設計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余地,能夠真切感受到語文課堂參與。
(一)問題有難度
“問題”,自身就帶有“難”這一屬性,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是要有難度的,不是學生隨隨便便就能夠解答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要思考提問的對象,考慮被提問學生的學習水平、知識層面,以此設計問題的難度,使學生在當前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下自我感覺有“難度”,但是也有思考和解決的空間,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自我思考、學習能力的提升,甚至是引導學生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在《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不同的提問。字詞教學中,遇到有難度的字詞“鄧”“植”等字,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有難度的字詞怎么讀;閱讀教學中,教師從教學目標出發,提問學生“鄧小平爺爺為什么要植這一棵樹?”“鄧小平爺爺怎樣植樹?”等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感悟,認識到鄧小平爺爺愛護環境、為祖國綠化做貢獻的精神。
(二)提問有梯度
教師在教學中提問要有梯度,這個梯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自身帶有梯度,通過一個個逐漸深入的問題的引導,實現教師預設中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切入某一個角度思考。在小學階段,教師設計“連環問”,就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教師的角度上進行思考,學習教師的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教師引導的過程中有所得。二是被提問的學生知識水平有梯度,在面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時,教師要提出適合這個學生的不同問題。以《稱象》一節課的學習為例,教師要求、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鼓勵學生思考。但是在提問中,教師要適應不同的學生特點。對一些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從文本層面來提問。例如,曹沖稱象的這一個過程敘述;對于知識面比較廣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從知識擴展的角度提問。例如,還有其他方法來稱象嗎?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不會“邊緣化”一些性格內斂、不善于回答問題的學生。
總而言之,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設計問題,展開提問,使每個學生在提問中都有所收獲,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桂花.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C].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八).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42-243.
[2]劉增芬.巧妙運用提問藝術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藝術的運用[J].學周刊,2015(28):126-127.
[3]彭笑嫻. 巧用提問藝術,優化課堂教學——談小學語文提問技巧的運用[C]. 廣東教育學會、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委員會、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委會第一期“教育課題研究高級研修班”會議論文集.廣東教育學會、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委員會、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廣東晨越教育發展有限公司,201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