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促進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和有效性策略進行了具體的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從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認識不夠清晰,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重點也更加側重于對文章的分析,因此難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下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了具體的探討。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雖然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效率也非常低下。第一,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一些語文教師在授課之前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也沒有充分的備課。這導致語文教師無法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掌握,在正式教學時他們無法將重難點內容對學生講解清楚。造成學生一節課下來收獲甚少,甚至有的學生完全不知道學習的主要核心,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而學生的語文知識增加不明顯。第二,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和落后。一些小學語文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通常使用教師講授的單一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缺乏密切的交流和互動,即使學生存在疑問也無法反饋給教師,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并且,小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特征的限制注意力有限,他們在這種不活躍的課堂氣氛下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失去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也無法為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創造條件。第三,小學語文教學缺乏反饋和評價的環節。一些語文教師授課完畢之后沒有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和總結經驗,課下也沒有和同學交流,詢問他們課堂學習的難點。導致語文教師出現固化的教學流程,使得其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無法解決,阻礙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也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必須要求教師能夠重視教學方法的采用,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以更多的熱情投入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法、情境創設法、提問法等。例如在《烏鴉喝水》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烏鴉喝水”的部分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眼球。然后向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知道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嗎?”學生會提出五花八門的答案,然后教師轉入正題:“想要知道這個故事的完整過程,那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烏鴉喝水》。”當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在《好學的爸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都會做些什么事呢?有沒有看到過自己爸爸媽媽學習的?他們學習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以此來導入課題,這樣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以便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課堂中應該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訓練,如默讀訓練、朗讀訓練以及精讀和泛讀訓練等。同時,教師應該要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對重點知識進行摘錄或者做好筆記,如采用波浪線、直線、各種特殊符號等,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和理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每天早晨進行晨讀訓練,或者讓學生每天欣賞一篇美文,并要求進行有效的摘錄。這樣,學生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就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和質量。
(三)創新教學模式教師
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例如角色扮演、游戲化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等。游戲教學可以應用于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和記憶中。教師在發現文章中比較新穎的詞匯或者成語時,可以讓學生玩“成語接龍”的游戲,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成語,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角色扮演不僅能夠讓學生融入課文內容中,還能讓學生站在課文人物的角度上進行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認識。例如在《孟母教子》中,教師就可以挑選一人擔任“孟母”的角色,一人扮演“孟子”,然后找出三組學生來分別表示“孟母三遷”中三個不同地區的人物。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實際的角色扮演中感受“孟母教子”的真實意圖。當然,為了強化教學的效果,教師還需要重視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理解,實現語文閱讀的人文教育。同樣以《孟母教子》為例,學生角色扮演之后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是還存在不足。因此,教師需要提問:“孟母之所以會這么做,她的本質是為了兒子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那么同學們由此想到了什么?你們的家長是不是也做過類似的事情?比如限制你玩耍的時間?不讓你玩游戲?家長做這些的目的是什么?與孟母的意圖是不是一樣的呢?”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單純的課文學習上升到對家長的理解,可以促進學生在道德、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較多不足,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求我國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理念,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切實促進學生在學習能力、創新思維、人文方面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桂華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219-220
[2]王印惠.改變高耗低能狀況,構筑高效閱讀課堂——淺談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和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5,18:89+91
[3]劉佳.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合作教學法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