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云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基礎學習階段,由于能力發展差異,造就了學生課堂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成績方面存在種種不同。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更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給予能力欠佳的學生輔導與鼓勵,幫助其調整狀態,提高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輔導與轉化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對我國教育建設起到了重要意義。但目前國內還有許多農村學生,他們因為家庭教育缺失、學習資源不足等種種原因,并不能和城市學生一樣享受良好的教育環境,這也對其身心發展,學習能力培養帶來了影響。教師應該發揮專業優勢,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分析其困境原因,因材施教,引導向上。
一、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
(一)學生自身原因
雖然外界環境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學生自身因素也是學困情境形成的關鍵因素。首先很多農村小學生,并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知道學習的目的何在,因此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培養學習能力。其次學習意志力薄弱,由于動力不足,學生即使在課上受氛圍感染,認真聽講,其專注度也不會集中很久,課下不會主動練習,其學習效率也很難提高。最后則是學習基礎薄弱。小學雖是數學基礎學習階段,但其知識難度也會隨著年級增長而增加,如果沒有打穩基礎,其在學習困境中也會越陷越深,并導致厭學情緒 [1] 產生。
(二)外界環境原因
相對城市小學生,農村學生學習條件差、學習資源不足,這也更易增加學困生的人數。而對于農村小學生影響最深的外界因素有兩項:
第一是家庭因素,很多農村家長因為自身文化程度低,因此教育意識薄弱,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總是責打相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更不愿意聽從家長認真學習。還有的家長因為要賺錢,長期不在家中,沒有時間顧及孩子成長狀況,使學生長期處于無人監管狀態,成績自然很難提高。第二是教師因素。很多農村地處偏僻,沒有良好的教學條件,也導致一些優秀教師不愿前來,而本土教師因為信息接受條件差,沒有及時學習一些先進教學理念,導致教學手段單一,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還有一些教師對待學困生態度冷漠,不愿意放太多精力對其進行輔導,因此加劇了學困生的自卑心理,使其愈加一蹶不振,放棄學習。
二、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輔導與轉化策略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人,也是其學習狀態的觀察者、監督者。由于農村小學教學硬件設施不足,教師更應該發揮專業優勢,用積極的心態感染學困生走出困境,建立自信;用專業的教學手段,帶動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用負責的教育態度,聯系家長,改善環境。
(一)轉變觀念,拉近師生距離
小學生處于自我意識的發育時期,因此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與關注,提高自身認同感,尤其是學困生,更需要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接納與認同,才能逐漸走出“差別對待”的陰影,接受真實的自己。
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為照顧學困生,增加基礎知識講解內容,延長學困生知識接受時間,幫助其盡快完成知識內化。由于一些學生長期處于學困狀態,因此在課堂上也不敢表達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疑惑,教師可以在講解知識點的時候加強與學困生的眼神交流,盡量多在其身上停留一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身的關注,從而認真聽講,積極配合。另外教師通過眼神溝通,也可以確定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接受程度,可以在課下與其進行交流,幫助其進一步消除疑惑,盡快趕上班級學習步伐[2]。
(二)靈活手段,提高學習能力
學困生的學習困境大多因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所造成,因此教師應對癥下藥,從提高學生基礎能力入手。首先教師在設定學習目標時,可以針對學困生制定一些學習方法教育目標和基礎學習目標,相應增加一些隨堂練習,通過小組競爭機制,提高學困生的參與度,并引導學生利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練習。第二,教師在考核過程中也要注重差異化教學,針對班級總體學習情況,找出薄弱環節,進行大量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打牢基礎。并通過分層考核得到教學反饋,分析學情,改良教學方法。最后通過作業評價,加強對學困生的鼓勵。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分層教學后,教師可以通過作業批改檢查教學效果,對有進步的學生要在班級內多作表揚,使學生增加學習自信,一步步轉變學習態度,增加學習動力。
(三)聯系家長,改善教育環境
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也是培養學生正確學習態度和意識的重要場所。因此作為教師,應做好家校聯系工作,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與責任意識,教會其用正確的態度引導孩子改正學習缺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可以通過交流,讓家長明白溝通與鼓勵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榜樣故事,讓孩子明白知識對于改變命運的重要意義,從而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增加原動力。
結束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充足的耐心、愛心、責任心,才能找到最適合班級的教學方法。通過差異性教學,幫助班級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改善學習習慣,走出學習困境。
參考文獻:
[1]袁正艷.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130.
[2]周丹丹.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變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8(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