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玲
摘 ?要:學習,講究“身臨其境”。只有將學習內容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才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對其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體會。情因境生,境為情設,情境統一和諧方為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下面,本文就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方法作以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語言;圖片;體驗
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單一僵化,即教師只是一味地向學生講解和分析文本內容,這便在極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深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知。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語文的學科特點,有意為學生創設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有效情境,以使語文課堂重新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從而獲取高質量、高效化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利用語言描繪情境,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言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是小學語文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端,它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卻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乎著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好惡程度。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妨在導入環節運用充滿趣味性和藝術性的語言來描繪情境,以此來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生急于了解和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一個良好的基調。
在教學《夢想的力量》這篇課文之初,我對學生說道:“夢想,指的是心中的愿景,也叫規劃、憧憬、理想,總之是對美好未來的描述。有夢想,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生活。同學們,你的夢想是什么?你為了實現夢想又付出了哪些努力呢?”待學生自由發表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繼續說道:“同學們的夢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們能夠時刻記住自己的夢想,并將夢想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因為夢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讓你創造出無法想象的奇跡。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一位主人公叫瑞恩,他因為自己的一個夢想而改變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運……”如此導入,生動形象,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二、借助圖片再現情境,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易接受直觀的知識或事物,再加之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內容為主,僅憑教師一味地口頭講授難以獲取理想中的教學預期。對此,教師不妨借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圖畫來再現課文中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具體情境,以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我先是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了草原的相關視頻,讓學生看著優美的畫面,聽著動聽的音樂,將他們代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在直觀情境的渲染下,學生欣賞著藍天白云,碧草盈盈,如此便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在向學生講解和分析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為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主客雙方感情的熱烈、深厚,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具體描寫,并邊讀邊想象。之后,我再次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相關畫面。如此,通過借助圖畫再現情境,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而且還使學生感受到了內蒙古大草原的優美風光,受到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使學生感受到了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培養了中華民族是一家的意識。
三、基于體驗深入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通常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則始終扮演著“聽者”與“接受者”的角色,這便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成了教師與學生各自的單向活動過程,進而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更無從談起高效課堂的構建。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將課堂的主動權還于學生,并借助角色扮演這一形式來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情境之中,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引發學生與文本內容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待閱讀完《半截蠟燭》這篇課文之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自主分配角色,并在不改變文章原意的基礎上加以自己的獨特理解,運用語言表達與肢體動作相結合的形式來對文本內容進行演繹重現。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了起來。與此同時,我對扮演每個角色的學生分別予以了一定的指導和點撥,以使其能夠更為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如此一來,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課堂參與,而且還使學生在深層體驗中體會到了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總而言之,情境的創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創設何種教學情境才能最大程度地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大限度地迎合素質教育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與能力的發展需要,還需教師立足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來對其做出合理選取,以便能夠創設出適宜學生領悟的、真正為語文教學服務的有效情境。
參考文獻:
[1]劉銘.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實踐嘗試[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1):142.
[2]武鵬霄.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