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愛
摘 ?要: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每個學生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每個班級里總會有一些后進生。教育者的工作,既要顧全面,還要照顧點。因此,轉化后進生的工作是教師工作的難點和重點。
關鍵詞:語文教學;后進生;轉化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由于家庭、社會、個人各個方面的原因,造成每個學生的差異。在班級里面總會有一些后進生,這些學生學習基礎差,性格孤僻、自卑,日常生活舉止也有異于常人。是班級里面被忽略的群體,也是最需要被關心的群體。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經過摸爬滾打,經過實踐經驗的總結,得出轉化后進生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善于關心后進生,真誠以禮相待
老師對待學生要真誠以禮相待,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有利于學生向老師靠攏,增強老師的凝聚力。如果老師只是對優秀的學生屢屢投以贊許的目光,對后進生冷眼相待,他們稍有過失,則加以訓斥,后進生得不到理解、尊重、信任,那么就會使他們在心理上自覺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他們自我貶低,自暴自棄,產生一種強烈的自卑感,從而在他們的心里留下自卑的陰影。老師要善于觀察后進生的動態,要用愛的光輝沐浴每一位后進生,經常同他們交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說心里話,消除他們對老師的戒備,以禮相待。以尊重、信任、友好、關懷的態度對待他們,和他們交朋友,消除他們的自卑感。
二、正班風,狠抓班級紀律,形成良好的氛圍
班上的后進生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毛病,有的學習基礎差,有的孤僻自閉,有的愛惹是生非,這是非常讓老師操心、頭疼的一個小群體。我所教的這一屆學生,從四年級接手,經過觀察了解,這是我從教二十幾年來接手的最差的一屆學生。上課時全班有五十多個人,有半數或坐姿不端,或聽講走神,或交頭接耳講小話。作業或者不交,或者字跡馬虎得難以辨認,有的有正常智力的學生基礎差到只考個位數,
二、三分的有十多個。
面對這樣一種現狀,作為班主任的我,首當其沖的是要整頓班風,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上課不許出現講話亂晃的局面。通過和科任教師的共同努力,兩年下來,現在上課,班上紀律強多了,基本能坐端正了,作業也基本能寫工整清楚了,書寫整體有所進步。但是還有少數的同學上課走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還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還需繼續努力。
三、善于表揚,尋找后進生的閃光點,促其進步
面對班上的后進生,面對他們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老師不要一味喝斥,而需要耐心對他們加以引導、改正。“好學生是獎出來的。”老師要善于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把握時機,表揚學生的點滴進步,樹立他們的信心。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叫劉俊杰的同學,學習基礎不好,個頭不大,但是人很精神、機靈,平時對同學還有點喜歡動武。我找他談心,發現他認錯態度誠懇,平時在同學中還有點威信。于是,我干脆讓他擔任紀律委員,平時管理好班級,負責同學的安全工作,這就要他自己以身作則。自從當了回“官”以后,他變了,上課規矩了,言談舉止也有禮貌了,作業也工整了,尤其是語文聽寫,他總是第一個來改的。語文成績從及格的邊緣慢慢地上升到九十多分。看到他進步的同時,我也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其他的差生其實也有勞動積極的,還有助人為樂的……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發現誰把苕帚扶起來了,誰把紙屑撿起來了,我都會在班上進行表揚,在他們心里樂滋滋的時候,我再加以鼓勵。要他們努力學習,把成績提高,這樣比教訓他們一百遍還有用,表揚的力量是無窮的。
四、降低難度,放慢速度,因材施教
作者張文亮寫了一篇文章《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讀完此文,我深有感觸。后進生本身基礎差,接受力不強,老師對他們不能要求過高,適當降低知識起點,讓他們也能跨進行知識的“門”,感到自己還有學好的可能。對自己尚有一點自信。語文教學中,要把基本的字詞掌握好,只有積累好了字詞,才能一句一句地寫話,也才能一句一句地聽懂別人的話,才能把書看懂,必要時給差生開開“小灶”。還可以調動組長的力量,讓他們字詞課課過關。還可以寓教于樂,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知識,從厭學變為好學。
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在考試時,要有意識的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學習的甜頭,獲得較高的分數。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自卑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于個別差生,還可以采取單獨出試卷的考試方法。總之,教師要想盡辦法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努力攀登,從而達到轉化差生目的。
總而言之,教師要以一顆愛心、真心、誠心對待差生,讓后進生真正從內心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從而骨子里去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積極主動進取。這樣就慢慢地能趕上別人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龍閃《小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差生》
[2]趙卉《淺談小學教學中差生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