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開始愈發重視小學教育,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方面,口語交際能力是人與社會交流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為提升小學生與外界的交流能力,提升口語交際教學十分必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創新口語交際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小學生能夠與外界進行更好的交流。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教育中開始強調核心素養教學,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是在實際研究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忽略了口語教育的重要性,且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選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于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針對該種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以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提升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能力及語文教學效率。
一、重視口語交際,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的關鍵部分,可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提升自身邏輯思維能力及應變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不能繼續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行理解,而是要肩負起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教學責任,以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為語文教學重點,幫助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鍛煉。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態度,制定明確的課堂教學策略,充分認知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課堂上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讓學生能夠將自身日常所學習的基礎知識通過語言的形式加以表達。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設各種可以進行口語交際的環節,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內的討論、辯論及口語訓練,不斷地讓學生在實際交流過程中得到口語能力的提升。
二、豐富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教育過程中必須要不斷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尋找能夠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式。小學生高段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特點,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并以豐富且多樣化的手段加以展現,從而提升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強化對其核心素養的培訓能力。同時,教師在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過程中,必須要關注教學效果。比如,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在參與口語交際活動過程中的積極程度;或者讓學生對口語交際課程進匿名評價;或者由學生自己擬定主題,安排口語交際活動,教師對該活動的進行效果進行評價等。教師必須要尋找各種模式,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比如,在《落花生》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的過程,然后再開始對花生進行討論,讓學生以回憶的方式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敘述,在交流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邊吃花生,邊進行討論,“花生的好處、從花生到人生”讓學生能夠對花生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在討論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語言延伸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也更加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合學生生活,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對于外部世界并沒有較多的了解,最多僅限于自己的生活,口語交際教學也與生活最為接近,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生活帶入教學中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口語表達。結合生活教學,并非是完全根據學生身邊的生活進行教學設計,也需要帶領學生多關注外部的世界,讓學生經歷自己從未經歷過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對外部世界有充分認知,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口語交際能夠變得更加真實。同時,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對外部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投入課堂學習。比如,開展主題活動《什么是新聞》《我是小記者》《我是主持人》等等的口語交際課堂,讓學生能夠在了解社會的過程中增加口語表達能力,或者以辯論的形式,鍛煉學生口語交際過程中的表達能力,比如,“網絡對小學生的利與弊”,讓學生能夠站在各自的立場,提出網絡的利弊,從而讓學生自己在交流表達過程中明白網絡的兩面性,然后在生活中正確運用網絡。在生活化的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能夠在討論過程中進行問題的思考和延伸,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日后口語交際過程中進行充分的思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結束語:
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奠定穩固的語言基礎,幫助學生與同學、父母、朋友進行良好的交流。在口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要不斷地改變自身教育觀念,尋找合適的方式來提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習不再是僅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讓學生真正地在教育過程中獲得能力,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6):152.
[2]許景娜.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研究[J].亞太教育,2019(02):42.
[3]柳平.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97.
★?遵義市教育局-遵義師范學院基礎教育研究項目(GUSLHJK201918)基金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