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夫
摘要:教學反思能力是新時代教師所應必備的基本業務技能,它的強弱與最終教學效果有間接性關系。因此,現下階段教師應及時明確已經具備的反思能力,了解需要改進與完善的地方,并立足于已有的課程教學經驗來拓寬途徑,全力提高與深化自身的反思能力。致力于通過反思優化教學模式,并關注于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水準。本文從小學英語教學角度出發,探討教師如何在英語教學工作中開辟途徑來提升教學反思能力,以推動教學質量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師素養;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策略
立足于已有經驗的教學反思能力深化必須有據可依,實操過程中,教師需了解與課程教學相關的幾項重點因素,在不同客觀主體方面尋求反思的方法。于英語教學而言,與課程教學相關因素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整體過程以及內在教師自身教學行為,及學生客觀存在的受眾群體行為。因此,想深化教學反思能力,教師需圍繞這些層面展開路徑探究,制定完善的教學、反思方案以鞏固自身的業務能力水平。
1 立足于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的反思,及時整理反思日記明確疏漏
教師的反思能力深化應立足于已有教學經驗,力求突破傳統教學局限以推動質量的進步。首先,對于一節課程的開展,前期的教學設計與教師對整體過程的規劃是首要保障。因此,教學反思以此為出發點,同時教師可利用反思日記在深度分析后及時記錄自己的問題與疏漏,明確改進方向。
有關教學設計的反思,教師需以簡單檢測學生的當堂效果,包括其語言知識的掌握、語用能力鍛煉以及情感目標的達成情況。這樣才能全面考量所制定的教學設計是否與課時知識、能力與情感目標相符合。如若測試效果不佳,便可從教學設計方面入手展開具體問題的思索,以優化后期課時的設計方案。其次是教學過程的反思,這主要包括教師自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體會與感受,需全力思考:“綜合來看,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如何?”、“這節課所設置的教學活動是否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有沒有積極參加活動呢?”以及“整體課程進度過快還是過慢呢?怎樣平衡進度來保證學生良好的吸收呢?”等。立足于教學設計與過程的反思,都能幫助教師宏觀明確課程問題所在,了解改進方向,致使后續課程教學方案更為完善且優化。
2 立足于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根據已有經驗展開深度觀察與分析
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本身教學行為與學生受眾群體的行為是兩項決定性因素。這是從微觀而言,教師對自身一系列教學行為做出的逐步反思,并立足于更為細化的反思流程:“措施經驗——觀察分析——問題解析”。以四年級《My friends》課時為例,在具體課程開展中,本課時則成為了教師需重新構建的一項教學方案。教師會立足于前段時期的課程經驗,對本課時內容進行固有方式的安排。那么這便涉及到了一些固有課程項目、教學措施與手段以及拓展活動,這便是教師的教學行動,需要其在深度觀察與分析中找出問題所在。
本課時能力與知識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如何運用多元知識對朋友的特征加以描述,而沿用前期經驗,教師便會讓其自成小組展開對話交流。而這項小組合作活動,便是教師在現今教學反思中需重點考量的項目,探知其在課堂教學中實際發揮的效用,了解能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與能力發展做出多大貢獻。對此,教師可隨機抽查小組,要求內部同學當堂展示對話來檢測其交流表達成果。如若這時發現學生對朋友的描述較為混亂、語言直白且無據可循,那么教師便可發現自己并沒有做好合理的小組活動規劃,無具體任務來使之有所依據,以展開對朋友外表、性格及閃光點等方面的細節描述。也無要求將本課知識點加以應用來增進掌握,由此便達成了事倍功半的后果與現象。以上便是從以往經驗中展開的深度觀察與分析,并通過檢測查閱來明確問題,反思教學行為不足之處。
3 立足于受眾群體行為的反思,評估教學成果來重新構建驗證途徑
學生是課程教學的直接受眾,也是課堂的主體所在,由此可知,其客觀受眾群體行為的表現與最終教學成果密切相關。因此,教師的教學反思還可通過對其學習效果的評估來展開分析,具體探知學生在學習行為與態度表現中存在的問題與疏漏。并了解個別教學項目與其學習、態度存在的間接聯系,進而發現一些教學手段與活動的局限性。力求做到在后期過程中重新構建得以優化驗證,從而長期使用以提升教學質量。
以六年級《How can I get there? 》課時為例,針對本課內含知識眾多且具難度的語言知識要素,教師可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增進掌握,并深化語言表達及口語交際能力。而學生在其中的一些學習行為、態度表現便是受眾群體集體行為的放大,對此,教師可在此活動完成后,以多元評價模式的推行探知問題所在。比如互評模式的展開,要求組內成員各自指出問題,以客觀態度發表對他人的意見和看法。例如某位同學在情境中是否積極參與到臺詞的創編,是否積極配合了他人的對話表演,以及是否存在缺漏臺詞或語病問題眾多等問題。經由客觀評價,教師能明確受眾在集體活動中的學習與態度表現。其次是自評,由學生主觀表述在學習行為和態度中出現的問題,并大膽說明這些問題的根源,以便得到教師的專業性意見。而教師通過對這些受眾群體活動的綜合性反思,可了解情境劇這項活動的各種疏漏,以便在后續方案設計中增進與完善,或是在后續課堂巡視中加強教育指導,強化教學效果。
4 總結
總得來說,若想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小學英語教師應從教學設計與過程、自身教學行為與學生受眾學習行為入手展開具體路徑探究,不斷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保證教學課程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龍麗麗.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現狀問題與策略研究——以貴陽市花溪區S小學為例[D].貴州師范大學,2016.
[2] 孫悅.反思性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D].研究長春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坪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