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恩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對開展校園足球的活動認知與時代意義進行了理論研究。通過研究得出,活動認知層面主要從校園足球的概念、內涵、任務、目標等方面去闡述;時代意義層面主要從培養學生身心素質、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擴大足球人口基數的方面去解析。
關鍵詞:校園足球;認知;意義
中圖分類號:G84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019-01
前言
2009年由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標志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正式啟動”。校園足球活動受到黨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分別在2014年11月底,國務院召開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上明確了校園足球活動將由教育部門主導,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青團等相關部門給予支持,以及在2015年由國務院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為《方案》),首次將足球項目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明確了改革推進發展校園足球的五項措施,確定了我國足球的“三步走”戰略目標。
1校園足球的活動認知
1.1校園足球的概念
校園足球是面向全體學生,旨在完善人格、增強體質健康、學會足球方法、掌握足球技能、養成足球鍛煉習慣,培養全面發展的國家建設人才的學校足球工作與活動,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1.2校園足球的內涵
校園足球不是簡單的足球進校園,既不同于已有的青訓足球和原來的傳統學校足球,也不同于國外的青少年足球,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校園足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孕育出的一個獨特產物,它區別于其他國家的足球培養體系。作為新生事物它體現出三大特征:(1)中國性——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獨有的創新;(2)教育性——它是以學校作為平臺,以教育作為足球改革的切入點;(3)特色性——它不同于傳統體校培養模式,也不同于俱樂部訓練體系。同時校園足球也具備育人、促健、體改、奠基四大功能,反映出作用上基礎性、內容上的文化性、高度上的國家性、深度上的普及性、廣度上的全員性這五方面的性質。
1.3校園足球的任務
校園足球的任務可以歸納為:實現在學校中普及足球項目,利用足球運動實現培養學生立德樹人的品質、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促進學校體育改革、熏陶足球文化,擴大足球人口,并發掘足球后備人才。
1.4校園足球的目標
校園足球作為學校體育的一部分,它不光以足球運動為手段對廣大學生實施教育,更是將廣大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國家建設性人才,而非僅僅是培養足球運動員。要達到此目的,首先要教會學生足球技能與方法,讓學生們養成足球鍛煉的習慣,將足球運動作為鍛煉身體的健身手段,培養為足球人口。在此基礎上發現足球苗子,運用多種培養途徑成為足球運動員。
2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時代意義
2.1培養學生身心素質
足球是一項集體對抗性體育項目,在這項運動中不僅對技術、體能有要求,更需要有活躍的思維、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敏銳的觀察。以足球作為體育鍛煉的項目,不光能夠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也能提升學生綜合身體素質的能力。同時足球運動也需要運動員有拼搏的精神、團隊意識、抗壓能力及無條件服從裁判員的判罰,從小培養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效達到強健學生體魄,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
2.2營造良好校園文化
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實施我國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通過舉辦校園足球文化節、足球嘉年華等活動,豐富學校課余體育鍛煉形式,營造良好體育運動氛圍,形成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讓同學們在足球運動的感染和引導下,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2.3擴大足球人口基數
自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足球青少年培養主要從競技體校、足球俱樂部等途徑,但這些途徑存在著規模限制和數量限制的缺陷,導致我國整體從事足球運動的人才較少,限制了足球運動的發展。隨著校園足球政策的推廣,各個層次的學校都可以成為足球教學與訓練的平臺,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從而真正擴大我國足球人口基數,實現體育強國的夢想。
3結束語
校園足球是我們國家改變傳統體育課堂形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足球“走出亞洲、沖向世界”體育強國夢的必要路徑。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不僅是國家意志更是民族情懷,它象征著中華民族不畏艱難、勇于拼搏的精神,也不斷激勵著青少年不懼困難、砥礪前行,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侯學華,薛立,陳亞中,顧春雨.校園足球文化內涵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06):107-110.
[2]趙治治,高峰,孫亮,張磊,紀智慧.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建設:概念、特征與反思[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03):214-218.
[3]劉夫力.校園足球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念論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09):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