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風琳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許多學生因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并在課堂上對有關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導致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較低,初中物理教學效果一直難以提升。鑒于此,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通常會采用探究式教學法來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探究有關物理知識的積極性。本文以自身教學經驗為例,對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進行了一番闡述和說明。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興趣;合作;實驗
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之時,為了趕教學進度,一般是自己在課堂上一直不間斷地為學生講述教材當中的有關知識,卻很少停下來一段時間,為學生提出與教材有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導致學生學習有關物理知識的興趣較低,初中物理教學目標也一直難以完成。鑒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探究式教學在物理教學課堂當中的應用,以此可以讓學生樂于對教材當中的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索與學習,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的目的。
一、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
興趣是指導學生進行高質量探究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都放在對有關物理知識進行不斷的探索當中,以此不斷提高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質量,然而,在實際的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經常是很嚴肅地對學生物理知識的講解,并且,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以此耽誤了教學進度,教師就會對學生提出很嚴厲的批評,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讓學生比較恐懼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對有關物理知識探究的興趣較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作用也不能充分發揮出來。鑒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行為特征,并采用效果顯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物理探究學習興趣的激發,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恐懼感和厭惡感,還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效果。
例如,以《望遠鏡與顯微鏡》為例,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為學生出示了一些人眼看不到的東西的圖片,如細菌、宇宙中的天體等等。然后,我結合這些圖片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同學們,我們知道,圖片當中的這些物體單憑我們的肉眼是無法觀察到的,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這些物體呢?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有關知識,對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我為學生引入了本節課的課題,并為學生出示了顯微鏡的圖片以及實物。之后,我結合圖片以及實物,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顯微鏡兩端的透鏡分別叫什么呢?2、顯微鏡有什么特點呢?3、顯微鏡是如何改變觀察視角的呢?并讓學生相互之間對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在學生探究結束之后,我對學生的探究進行了補充,并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述了顯微鏡的有關知識。最后,我為學生出示了望遠鏡的有關圖片,并讓學生結合圖片以及教材當中的有關內容,探究了以下問題:1、望遠鏡兩端的透鏡分別叫什么呢?2、望遠鏡有什么特點呢?3、望遠鏡是如何改變觀察視角的呢?使學生深層次地理解了望遠鏡增加視角的方法。這樣,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物理探究學習興趣的激發,不僅降低了學生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恐懼感和厭惡感,還提高了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效果。
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許多學生因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不能對教材當中的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導致他們掌握的有關物理知識都比較片面,如此長期進行下去,將會使學生對教材當中的有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的主動性的喪失程度越來越嚴重。鑒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能力基礎,并采用多種創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探究式教學,從而可以讓學生全面理解教材當中的有關知識。其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是提高探究式教學效率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之時,可以為學生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不斷的探究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效率,還可以降低學生掌握有關物理知識的難度。
例如,以《能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為例,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什么是能源呢?能源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哪些應用呢?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探究上述問題,我先將學生分為了3組,并為各個小組的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第一小組的學生收集人類對火以及化石能源的利用的有關資料;第二小組的學生收集人類對電能的利用的有關資料;第三小組的學生收集人類對核能的利用的有關資料。然后,我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對本組收集到的材料進行了整理,并讓各個小組的學生代表在課堂上進行了展示。在學生展示結束之后,我對學生的展示進行了補充,并讓學生根據本組收集到的資料,說出了能源與人類生存以及社會發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述了本節課的有關知識,使學生重點掌握了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能源的特點。這樣,教師通過為學生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了不斷的探究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效率,還降低了學生掌握有關物理知識的難度。
三、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地觀察有關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果,來對教材當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正確理解,進而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壓力,而且,在初中物理教材當中收錄了許多的物理規律,這些物理規律有很多是與我們平時的認識相悖的,學生在探究這些物理規律之時,總是會出現各種問題,此時,為學生設計探究性的實驗活動,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操作,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果來進行有關物理知識的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借助實驗,來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對有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出現偏差,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有關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索的興趣和動力。
例如,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在講述教材內容時,許多學生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總是會出現偏差,他們根據自己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見到的有關現象,如推桌子等等,得出了以下結論:必須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才能使物體繼續運動,如果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停下來,即物體的運動需要力去維持,而這種認識與牛頓第一定律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一定律的有關知識。因此,為了解決學生在學習當中存在的疑問,我為學生設計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我先為學生準備了有關實驗器材,如斜面、小車、棉布、木板、玻璃板等等。然后,我讓學生結合教材當中的有關知識,設計了相關的實驗方案。在學生設計有關實驗方案之時,我對學生進行了指導,讓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實驗相同的條件是什么呢?不同的條件是什么呢?之后,我讓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了實驗。在學生實驗結束之后,我讓學生匯報了自己的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果,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思考了以下問題:假設小車在絕對光滑的水平面上進行運動,此時,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那么,小車的運動狀態將會是什么樣的呢?由此讓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知識進行了深入探究與學習。這樣,教師通過借助實驗,讓學生進行了探究學習,不僅避免了學生對有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出現偏差,還提高了學生對有關物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索的興趣和動力。
總而言之,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它可以提高學生掌握有關物理知識的效率。因此,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要不斷實踐,并積極探索各種能夠促進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課堂進行構建的策略,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楊進武.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J]. 新課程·中學,2018(12)
[2]范紅燕. 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運用探微[J]. 中華少年,2016(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