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的整體教育課程實行當中,教師應該充當引導者與平衡者的角色。不應該只注重學生的學分以及與此息息相關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學生在素質教育相關領域的需求。而作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課程項目,高職體育教學在高職整個的課程教學流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越來越明顯了。借助素質拓展訓練的方法,高職體育教學能夠更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素質拓展訓練;作用
中圖分類號:G80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077-02
引言
體育活動不僅能夠提高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同時還能夠在體育競技活動中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能夠實現現代體育教育的目的。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拓展訓練,是體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將素質拓展訓練合理有效融入到高職體育教學當中,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是具有十分的重要意義的。
1素質拓展訓練概述
1.1素質拓展訓練特點
素質訓練具有多樣性,可延展性高,可調節性強的綜合特點。在這些特點的加持下,素質拓展訓練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得其自身對于高職體育的認可度提高,能夠更好更積極地投入到高職體育的學習當中去,最終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鍛煉之中去,進而鍛煉精神,提升肉體,增加對于他人的認知與責任感的實際目的。也正因為如此,目前的高職體育教育更應該積極改進相應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展開恰當的素質訓練,提高學生的意志力,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
1.2素質拓展訓練優勢
素質拓展訓練是當下高職體育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其中,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所帶來的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也能夠使得學生在相對自主的情況下完成教育課程的相關課程安排與拓展訓練的相關訓練項目,從而達成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身體素質,打磨團隊性與團隊信任,激發團隊整體協作意識的實際教育效果。故而,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加入相關的素質拓展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對于整個高職體育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而言,至關重要。
2高職體育教學現狀
2.1心理承受能力差造成身體承受能力差
體育主要打磨的是人的心理而非生理,最終達成的生理上的某些切實的改良與突破,其實是在生理界限被打破后,進行不斷生理鍛煉而完成的一種由量變最終轉化為質變的基礎轉變。所以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是高職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教育方向。然而,由于我國相關政策造成的“初生潮”對撞“嬰兒潮”的現象,導致目前的高職學生,新千年以后的高職學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抗壓能力極差,心理預期與心理崩潰層極低,心理建設完成度極差,最終以自我應激保護的形式直接降低了其身體承受能力,這也是當今時代背景下高職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所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2.2身體素質不佳
由于上文提到的心理承受能力導致的身體承受能力差,直接導致了多數學生的實際鍛煉能力不足。具體表現為,在實體身體鍛煉當中無法切實標準地完成相關鍛煉技術動作。符合大信息時代“低頭族”“癱瘓族”頻生的大時代背景,現下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變得一年不如一年。本身身體素質不佳,由于心理因素的桎梏又不能積極標準地完成各項提升身體素質的鍛煉動作。由于不能完成鍛煉動作以及不好的生活與活動習慣,導致身體素質進一步下降,久而久之,學生的整體體育熱情就蕩然無存了,整個體育教育也就面臨著失敗。
2.3合作感與相互信任感不足
在心理層面,身體層面都得不到相應的成長與鍛煉的同時。學生之間的信任感也得不到滿足,信任感無法滿足,所謂合作精神以及最終的合作也就無從談起,更加無法達成。其原因顯而易見,心理承受能力差對于失敗的認知和責任承擔就顯得不切合實際,而身體素質差就對于合作當中自身責任的完成不能夠切實實行。無法完成相關合作責任,又推卸責任未能完成而產生的相關后果,最終就導致了信任的分崩離析。受教育的學生不但沒有辦法達成體育教育科目當中最基本的增強意志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對于深層次的提升團隊信任感與合作感的目的也無法達成。
2.4綜合能力低下
在高職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解釋當中,綜合能力的最終定義是基于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延伸到其心理素質與心理承受能力的,能夠在團隊行動中,獨立解決問題并給予團隊相對幫助的責任完成能力。綜合上文的描述,在傳統高職體育教育模式之下,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生理承受能力得不到鍛煉以及其最終所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了接受體育教育的學生綜合能力不足的問題。如同,一般體育類別報表類的六芒星報表,通常會展示出長板與短板,但是如果六項皆是短板,那么最終的六芒星實際面積也就變得非常小了。
3素質拓展訓練作用
3.1野外生存拓展訓練鍛煉心理承受能力
為解決學生在接受高職體育教育時出現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最終導致其生理承受能力不足的情況,應該將野外生存拓展訓練項目作為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加入到高職體育教學中來。
野外生存拓展訓練項目,首先具有強大的心理壓迫力,在這種壓迫力之下如果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心理承受水平正常,那么其帶來的實際效果就是心理承受能力進一步加強,通過其獨有的面對生存的壓迫力,達到壓實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實際效果。而如果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與心理建設不完全,那么這種素質拓展訓練也能夠做到打破其心理預期,并且迅速重新建立其心理承受能力的實際性作用。
當然,具體野外生存拓展訓練項目還要考慮到多種多樣的因素,考慮到學生整體的行為能力與互相影響的相互心理預期可以對實地訓練當中的部分要素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修改,以更好地達到鍛煉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生理承受能力的目的。
3.2協調性拓展訓練鍛煉身體素質
在完成了學生的基礎心理建設之后,學生對于體育教育以及相關訓練接受的基礎,承受能力也就趨于完善了。那么,需要進一步的就是完成對于學生協調性以及身體素質硬性指標的鍛煉了。傳統高職體育教學中也有這方面的內容,但是大多重復度高且枯燥,這會使得學生過早喪失掉趣味性,從而失去進一步提高身體素質的動力。而如果此時引入的是素質拓展訓練相關的協調性拓展訓練,并且把這種訓練分組化實行,那么最終得到的結果就會有明顯的進步。學生既有了提高身體素質的方法,又有了提高身體素質的樂趣,進而產生了提高身體素質的欲望,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完成相關課程,從而提高自身身體素質。
3.3互助式拓展訓練鍛煉信任與合作能力
在完成了以上訓練之后,進一步提升學生相互間信任感以及合作能力的訓練就是要展開互助式的拓展訓練。實際教學操作中,體現為令學生分組,用已經掌握的體育教學中學到的動作,完成共同的目標,最直觀的項目類別就是“兩人三組”,在學生心理建設完成,以及身體素質相對提升的情況下,這是最好也是最快的鍛煉信任感與合作能力的拓展訓練項目。
3.4拉練型拓展訓練鍛煉綜合能力
在完成以上全部訓練科目后,引入一個時間較長的拉練型科目來矯正一些之前存在的瑕疵,并且檢驗最終綜合能力上升的成果,由于合理化的素質拓展訓練引入與先進的教學理念相融合,最終結果相信是不會令人失望的。
4結語
總而言之,素質拓展訓練對于高職體育教學的作用顯而易見,它對于提升學生個人的心理能力與身體協調能力,有著極大的作用。同時對于建立學生的合作感與信任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完成一系列對學生的整體提升之后,以綜合的拉練模式進行對于學生最后的洗禮與考核,最終會將學生體育的綜合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張竹.高職體育教學中素質拓展訓練的作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1):114+116.
[2]李臘梅.素質拓展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與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03):158+160.
[3]劉六五.素質拓展訓練融入高職體育教學的探討[J].企業導報.2012(02):229-230.
[4]朱建軍.論素質拓展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功能與定位[J].內江科技.2010.31(12):186-187.
作者簡介:
史磊(1983.12—)男,河南平頂山人,本科,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