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雨辰
摘 要:健身氣功屬中華傳統養生體育項目,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等,對于健身氣功的價值進行總結,分析我國健身氣功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旨在促進健身氣功的進一步發展,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關鍵詞:文化自信;健身氣功;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138-02
1前言
健身氣功是以增進身心健康為目的,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目前,健身氣功以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最為流行,其他如“馬王推導引術”、“太極養生杖”等也受到練功群眾的喜愛。健身氣功緊密結合天人相應的自然觀,具有動作舒緩、簡單易學、老少皆宜、不限性別、場地要求低等系列優點。
2健身氣功的價值
2.1健身氣功的文化價值
2.1.1有助于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健身氣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發揚健身氣功可以使人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些可以代表本民族特色的項目來樹立人們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人們的愛國情懷。此外,將以健身氣功為代表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對于培養人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幫助人們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對全民健身的開展起到推動作用。
2.1.2有助于推動校園文化的形成發展
健身氣功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沃土中,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美感,健身氣功在校園的推廣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培養愛國情懷,進而推動學校校園文化的形成。
2.2健身氣功的健身價值
健身氣功以健身為本質,能從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多方面促進習練者健康。首先,持續練習健身氣功有助于習練者提高反應速度,增強關節靈活性,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柔韌度和平衡能力,也能使其肺活量、血壓和心率得到適當的調節。其次,健身氣功是一項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鍛煉,有助于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使心身高度和諧。多項研究表明:練習健身氣功對于鍛煉者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并且可以降低焦慮和抑郁水平。現代醫學實踐也證明長期練習健身氣功能促使人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相互協調、制約,增強人體的防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
3健身氣功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自2003年健身氣功成為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第62個體育項目以來,健身氣功的推廣與發展已走過了十年的歷程,時至今日已成為全民健身運動中群眾參與最為集中、發展最為迅猛的運動項目之一。然而隨著健身氣功站點數量與參與人數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地逐漸暴露出一系列的矛盾問題:
3.1宣傳力度不夠
健身氣功與傳統的氣功有所不同,相比傳統氣功也沒有那么高的認可度和普及面。人們對氣功也有一定的偏見,尤其是在“法輪功”事件的強大沖擊下,因此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扭轉人們對氣功的認識;另外,健身氣功在宣傳工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宣傳工作不到位、不夠深入,導致人們對健身氣功的了解還不夠,從而影響了健身氣功在全民健身中的發展。
3.2專業師資隊伍匱乏
健身氣功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教練的指導,他們的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健身氣功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但是,目前我國健身氣功教練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還達不到要求。健身氣功的發展較集中于發達的大城市,這種不平衡現象造成了專業健身氣功人才的缺失,阻礙了健身氣功的傳播與傳承。
3.3學生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學校體育改革不斷深化,校園體育文化也是“百花齊放”。其實,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并無好壞優劣之分,只是每種運動形式對人體各項機能影響有所差異,青少年群體對運動項目有著特殊的訴求,健身氣功運動風格緩慢柔、運動形式單一,盡管健身氣功易學易練,但是并不適應當下青少年身心特點。因此,健身氣功在校園的推廣中,學生普遍缺乏主動學習健身氣功的積極性。
3.4推廣策略比較單一
健身氣功的推廣停留在表面,各種活動如健身氣功交流大會,高校健身氣功比賽等宣傳不夠深入,社會普及度不高。另外,相關部門對于健身氣功推廣的資金投入不足,健身氣功的發展比較滯后,且宣傳手段比較單一。
4健身氣功發展策略研究
4.1加大宣傳力度
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品質,網絡傳播正成為社會發展新的風向標。健身氣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熱門app進行知識傳播,打破過去健身氣功知識普及不足的局面。目前國內較為出名的健身氣功網站有北京精武會館、博武網、搜武網等。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網絡教學課程時間安排更加自由,空間更加廣泛,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
4.2加強優秀師資的培養
優秀的健身氣功人才培養是推動健身氣功推廣和發展的基礎,是健身氣功參與者學習、健身、養生的重要保證。因此,提高健身氣功人才的整體素質是現階段健身氣功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第一,健身氣功不僅是簡單的肢體運動,其中蘊含著心理學、生理學、中醫學、養生學、保健學等多種理論知識,這就要求體育指導員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對不同需求、不同年齡、不同身體機能水平的練習者進行指導。第二,健身氣功中包含著很多功法,要想達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動作姿勢必須標準,不然就難以達到預期的健身效果,甚至可能出現運動損傷等情況。因此就需要體育指導員熟練掌握各種功法的動作及要領,這樣才能夠對練習者做出專業的指導,最終實現預期的健身目標。第三,擴大健身氣功指導老師的來源,鼓勵學校體育老師成為健身氣功的老師,鼓勵社區健身氣功愛好者成為健身氣功社會指導員。對于現有的健身氣功教師和社會指導員進行專業技術培養,提高技術水平,滿足人們對于專業健身氣功指導老師的需求。
4.3健身氣功進校園
健身氣功在校園推廣過程中,在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制定及教學方法選擇時要注意對學生興趣及習慣的培養,只有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興趣,才能使得青少年自覺參與到日常練習中來。學生對運動項目的認同、理解及建立訓練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僅僅依賴課堂授課形式,會出現部分學生為應付考試的現象,考核結束后就不再繼續練習了,最終遺忘技術動作,那么推廣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就需要充分發揮體育社團、俱樂部的作用,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到健身氣功在校園文化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充分發揮小伙伴的力量,一個好的榜樣,可以帶動周邊同學關注或者參與到健身項目中來,以點帶面,從而在校園中掀起健身氣功鍛煉熱潮。
4.4創新推廣模式
當前的健身氣功推廣模式比較單一,為了更好地推進健身氣功的發展,就需要創新健身氣功的推廣模式。首先,可以利用相關的電視節目進行健身氣功的宣傳,實現更具權威性的推廣宣傳,可以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開設以健身養生為主題的電視節目,對健身氣功的特點及養生效果進行詳細的講解,實現更具說服力的推廣宣傳。其次,可以編寫適合不同人群習練的書籍、影像資料等,比如高血壓人群鍛煉指南、白領鍛煉手冊等等,這樣更加有針對性、個性化服務。再次,可以把健身氣功文化與旅游結合起來,打造養生小鎮。最后,還可以把健身氣功進行商業化包裝,開展健身氣功活動和比賽,開發有關健身氣功產品,如服裝、道具等。
5結語
健身氣功作為我國的一塊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推廣與學習健身氣功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還有助于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邱丕相.中國傳統體育養生學[M].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社,2015:205-206.
[2]王超.易筋經鍛煉的臨床療效[J].湖北體育科技,2009(1):81-82.
[3]鐘士元.人體經筋病治療與扳機點圖解[M].廣東科技出版社,2016.
[4]徐亮,徐武.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視域下非洲健身氣功推廣杜策——以貝寧為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8):119-121.
[5]趙澄澄.“一帶一路”視域下的跨文化傳播策略[J].文化傳播與教育,2016(2):155-157.
[6]張磊,姚劍文.“一帶一路”戰略下健身氣功文化傳播對策研究[J].武術研究,2017,(12):116-119.
[7]李雪穎.積極發展健身氣功產業[N].中國體育報,2016-10-18(006).
[8]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健身氣功管理辦法》,2006,11.
[9]居向陽.中國健身氣功的心理功效與作用機制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0,24(6):87-90.
[10]羅毅永,馬立峰,羅強,等.健身氣功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及推廣策略探微[J].當代體育科技,2016,(33):171-172.
[11]孫鳴浩.健身氣功現狀及發展對策探析[J].遼寧體育科技,2017,(4).
[12]李丹.健身氣功在全民健身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交流,2016,(28):77-78.
[13]黃忠,王振亞.健身氣功在校園青少年群體中推廣的策略[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5,(8):125-126,128.
[14]鄧人月,陳皓.健身氣功的推廣現狀分析及推廣策略研究[J].體育時空,2014,(23):38-38.
[15]韋揚,張惠紅.我國健身氣功近10年來科研情況調查與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