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才
摘要:數學在初中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數學思維是數學能力的集中體現。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發展,素質教育逐步替代應試教育,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嚴謹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鑒于此,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培養
數學思維不僅是學習中必備的能力,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養,二十一世紀的快速發展,任何行業對數學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理工類,良好的數學能力一定是求職過程中的加分項,數學能力都會對職業生涯產生影響。初中時期是數學思維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應當以課堂為抓手,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但就現狀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數學較差,甚至有的學生對數學一竅不通,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缺乏數學思維,沒有正確的思考方法。作為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應當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模式。基于此,筆者將從“課堂內容趣味化、教學方式多樣化、課下作業生活化”三個方面談一談數學思維的培養。
一、課堂內容趣味化
趣味化的教學內容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興趣恰恰是學習的最好引導者,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當使課堂內容趣味化,使課堂氣氛活躍化,活躍的氣氛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二次函數”時,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的區分函數類型,提高課堂趣味性,我會用兩只胳膊當做函數曲線,向上高舉則表示開口向上,舉的越高則表示函數越“瘦”;向下放胳膊則表示開口向下。又如,在講解“坐標系”時,可以不用課本上的圖像,我會根據學生的家的位置把學生分組,然后讓他們分別制作從家到學校的簡略地圖,然后在這些地圖上建立坐標系,分別找幾個位置,練習坐標的表示,這樣既練習了知識,也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二、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課堂內容趣味化的基礎上,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能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處于活躍的狀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經常作為“灌輸者”,課堂也往往是“一言堂”,這種課堂模式大大的減少了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新課改要求教師作為引導者,改變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敢于變革、創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方式多樣化。
例如:在講解“整式的加減”時,我會先問一下“咱們班中有多少人,男女學生各多少人”,然后,再問“再加上隔壁的班男女學生各多少人”,在此之后,我會講解在算人數時,我們班的男生和隔壁的班級中的男生相加,兩個班級的女生相加,分別得到答案,這就和整式中的“合并同類項”相似,同一類的放在一起,通過類比的方法講解,學生更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在講解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整式加減法,也學到了類比的思想,教師不斷地使用各種方法,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掌握各種方法。
三、課下作業生活化
課下作業經常是教學中的“反派人物”,時常被詬病,而傳統的課下作業無法生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服務于應試教育,僵化的教學模式決定了傳統的課下作業不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性質,因此,教師應當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改變傳統的課下作業的模式,使課下作業生活化,課下作業生活化則能改變了這種現狀,生活化的課下作業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后作業中也可以蘊藏著數學思想,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問題,真正的掌握數學思想。
例如:在講解“平行線”一節后,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我會把班級內的同學分為幾個小組,再向每個小組分配一個家中的房間,比如,廚房、客廳、臥室、書房等等,然后讓小組合作找到其中的平行線并簡單的證明。生活化的課下作業中也可以蘊藏著數學思想,這個課后作業則蘊藏了分類的思想,課下作業生活化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思維的培養不僅關乎學習生活,還影響著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因此,數學思維的培養是數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教師應當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履行教師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課堂內容趣味化、教學方式多樣化、課下作業生活化,在教學的環節中蘊藏上數學思維,實現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根本目標。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勇于革新、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落實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參考文獻
[1]彭琨勤.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N]. 發展導報,2019-06-18(020).
[2]陳宜敏.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探討[J].成才之路,2019(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