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體制逐漸變完善的同時,大眾也重視起了學生們的德育教育。常言道:“教書育人”,學習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品德的培養,是作為當代新生力量必備的素質,也是目前教育的特色之一。小學是學生們整個求學之路的基石,語文又是我們的母語,因此小學語文的德育教育被視為整個教育體制的重中之重,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德育教育的施行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個現象,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深透研究
前言:
小學的德育教育從一開始大眾的不甚在意,到如今這般的高度重視,除了經濟與社會發展外,也側面證實了此項教育的重要與正確性。小學生的心智發育尚不完全發育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體系都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種因素影響而誤入歧途,教育工作者們為了小學生的健康發展作出了不斷的努力,德育教育因此被列為教學重點。筆者在文中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些許建議策略,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參考。
一、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情境,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價值觀取向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版塊中,閱讀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想要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從此方面著手,第一步便是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情境,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價值觀取向[1]。小學生的普遍特點是年齡較小,自我控制力較差,枯燥的理論課堂或多或少的會讓小學生產生叛逆心理,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可依托語文教材創設不同種類的德育教學情境,通過小學生們較為發散的想象力,為其接受德育滲透方面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促進感官認知,引起價值觀共鳴,生成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孔融讓梨》一課時,介于小學生的閱歷較淺,可能理解不了課文的涵義,認知也僅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讓學生對孔融有一個更為形象立體的認識,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自然而然的把自己代入其中,將場景進行高度還原,進而使文字帶有了溫度與情感,情景帶來的沖擊也可以使學生深切體會孔融的優良品質,這時德育教育已經在潛移默化的進入到了課本之中,從而讓學生擁有像孔融一樣的謙讓品德。由此來看,情境課堂充分的課本內容還原、直觀的體驗,對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與價值觀走向正確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2]。
二、在作文寫作訓練中,通過多媒體平臺和素材,引領和指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除閱讀外,作文同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要點,因此在作文寫作訓練中,通過多媒體平臺和素材,引領和指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小學語文教學深諳此道,德育滲透亦是如此。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語文作為母語的優勢,將寫作訓練與德育教育進行融合,以作文的形式展現出來,通過筆尖加深學生在寫作時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對道德品質的認知,如此一來,長期的筆墨積累可以使其德育思想得到鞏固沉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會準確無誤的發展[3]。總而言之,小學的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兩者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在語文作文中要多多運用多媒體平臺和素材,豐富寫作資源的同時,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共同發展,攜手并進。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平臺,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紙上談兵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夸夸其談,不能承擔重任。有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采用了修筑壁壘堅守的方法,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后,便用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后路,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時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全軍覆沒。筆者講這個故事是想說在要想德育教育有效的滲透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僅僅理解文本是不夠的,加強實踐、學以致用才是根本。課堂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拓展,為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品質沉淀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進一步落實了德育教育。[4]例如在學習《掩耳盜鈴》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發表自己的見解,討論交流后,教師便需要引導學生便結合實際,回想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并結合自己的實際體會,進而感悟到故事背后的寓意。這對塑造小學生良好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平臺,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和講故事比賽,培養學生核心價值理念
多媒體技術平臺的發展,使得教育資源與種類都大大的豐富了起來,因此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和講故事比賽,也是培養學生核心價值理念、促進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語文教師可在自習課或是班會上組織“小小朗誦家”、“閱讀大賽”、“故事大王”等活動來促進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這種開放式的模式在增強了學生核心價值理念的同時,也間接地提升了學生們的自信與勇氣,可謂一舉多得。
結語:
綜上所訴,可以發現我國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方面尚有不足,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沒有達到一個期望的高度。因此,充分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激發潛能,合理教學是當前需要研究的一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是改變現狀的可行路線之一。[5]近些年的整體發展,也證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它不僅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也為國家全方位的培養了“德智體美勞”兼優的新生力量,因此注重小學生們德育方面的發展至關重要,“立德樹人”走進生活不僅是時代需要,也是我國長遠的教育目標與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進行的一系列分析探討僅代表筆者自身觀點,且由于研究時間尚短,文中或有不足之處,還望廣大讀者予以見諒。
參考文獻
[1]黃保佑.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時進行德育教育的實踐嘗試[J].農家參謀 ,2018(12):140+157. [7]
[2]周平.試論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時的德育滲透[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8(06):126-127.
[3]莫星宇.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A].《教師 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師教 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 ,2018:4.
[4]常世明.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8):112.
[5]陳海燕.教材插圖的德育價值簡析——以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為例[J].中小學德育,2018(0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