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
摘要:音樂教育的本質就是審美教育。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則是影響學生得到審美體驗的能力。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讓學生在音樂作品中領略到藝術的內涵呢?“圖形譜”就以獨特而又直觀的方式,將音樂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巧妙的克服了學生因為不會或者難以聽懂而產生厭煩的情緒,圖形譜在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使學生完全參與到音樂課堂中,讓學生不僅具有了一定的音樂技能,而且還獲得藝術美的熏陶,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圖形譜;音樂教學;運用
一、什么叫圖形譜
圖形譜是一種新的音樂記錄符號體系,是用圖形(線條、顏色、形狀、符號、圖案等)試圖表現音樂的節奏、旋律、高低、長短、結構等要素的可視覺形式。根據樂曲的旋律、力度、速度等、設計幾種不同的符號把樂曲的結構明確地顯示出來,形成一個可以讓學生看懂的圖形譜。
二、圖形譜已滲入到音樂課本中去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地的教育理念蜂擁而至,我們取其精華,新教材編排的更加合理更加創新,教學內容中有:聆聽、演唱、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新教材不僅內容豐富并且更加形象生動了。不難發現,新教材更多的加入了圖形譜的教學,使學生更直觀更簡單的了解和欣賞音樂。它有:線條、色塊、圖形等,不僅形象生動,更讓學生對歌曲充滿著濃厚的興趣。
一年級《小雨沙沙》就是用水滴的圖形,再進行高低排列,讓學生感受到原來雨是從天上落下,再流入到土地中,滋潤著那些種子。
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音高。欣賞課《獅王進行曲》主題由小腳印來表現。用曲線表示獅王的吼叫聲,感染力非常強烈。
三、圖形譜在課堂教學中有哪幾種畫法
1、點線類
2、符號類
3、色彩類
4、圖畫類
四、圖形譜在欣賞課課中如何應用
1、點線類
這是最簡單的表現方法,有點和線段,點有小點和大點,線段有直線和波浪線等,這類多用于展示旋律的高低走向。
去年去年我有幸參加了我們區的中年級音樂圖譜的課題,并同年的11月份參加了圖譜教學的市級公開課《維也納的音樂鐘》的展示活動。在此之前也觀看了其他老師優秀的作品,如莊穎老師的《加伏特舞曲》,她在第一段音樂圖譜設計的時候就根據音的高低長短很直觀的運用了點和線段,點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樂曲的活潑具有彈性,并且在音樂播放同時,面對學生用手指去畫圖形譜,讓學生看到手的高低變化進而體驗到了音的高低。同時三度練習跟八度練習的過程中,老師根據身體的位置進行拍掌練習,讓學生感受到音高,同時,也將之后主題音樂的圖譜的教唱得到一個很好地鞏固。最后在主題音樂中加入歌詞和學生自創的舞蹈,將這堂音樂課推入高潮,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第二段音樂莊老師又設計了新的圖形譜,除了點和線段以外,還用了許多保持音和連音,通過黑板上的圖譜對比,這與前段里短促的斷音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初步掌握了樂曲旋律走向,老師跟同學們一同畫旋律線,學生積極參與,保持著非常高的專注度,讓這堂課生動而又很活潑。到最后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新圖譜,
對于小學生來講,欣賞音樂作品師比較抽象和無趣的。對于教師而言,上欣賞課也是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有效的運用線型圖形譜,引導學生分析樂句的旋律特點,就可以幫助學生清晰的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精彩與美妙。
因此,我也吸取了其他老師的優點,結合自己的身特點,上了一節“小學中年級音樂圖譜”課題的公開課——《維也納的音樂鐘》。整節課是一堂欣賞課,是由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伊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哈里·亞諾什》中的第二段。《維也納的音樂鐘》描寫的哈里從戰場上歸來,公主邀請他去王宮里做客時人們在歡迎它的情景。主題一共出現了四次,然后又不同的插部穿插其中,最后又回到主部,屬于回旋曲式的結構。樂曲的特點是夸張而又富有童話色彩。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相對較難。
根據三年級的孩子好奇、好動等特點。這節課的設計主要以公主邀請哈里王宮做客為故事的主線。整首樂曲中演奏樂器很多,有小提琴、小號、圓號、長笛等。于是我就用樂器來做文章,先教師吹奏長笛導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再帶他們領略維也納的風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所有的主題音樂和插部進行分段聆聽。首先由音樂鐘來引出哈里的出場音樂——主題音樂,為了讓孩子們對主題音樂加深記憶,樂曲中的主題音樂旋律我是用一些簡單的圖形譜來設計的:
我用八分音符作為點,四分音符為線段,連續的音就由波浪線來表示,學生感覺非常的新奇,有的也會根據我的圖譜自己主動伸出小手去畫。當主題音樂奏響時他們跟隨著老師一起來畫他們所到的音樂,配合度非常的高。他們自己參與進來后就好辦了,通過手的上下移動他們感知到了音的高低和音樂的旋律走向,通過眼睛觀察圖譜,他們知道哪幾句是相同的?哪幾句是相似的?從哪開始不一樣?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根據教師所畫的圖形譜,帶著問題聆聽。從表現上看,圖形譜師靜止的,當音樂響起,學生伸出手指畫的時候 ,那時候,手指尖描繪的不僅僅是圖形,而是高低起伏的旋律和音樂的美感體驗。當他們聆聽完全曲時都很輕松的聽出主題音樂,并舉起了小手,而這個時候問:主題音樂一共出現幾次?他們就自然而然的就回答出,四次。再對其他插部的音樂進行器樂分析,讓孩子們邊演奏邊欣賞,學生積極主動地吧自己的演奏和樂曲相結合,投入到音樂中去不僅體會到吹奏樂器的喜悅,更是輕松的了解到回旋曲式的結構A+B+A+C+A+D+A。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用形象生動的圖譜呈現,淡化了枯燥的樂理知識,創設輕松活潑、簡潔明了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索,在領悟和體驗中感受音樂的美。讓學生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們所運用的則是最簡單的點線類,這種類型簡單明了,教師也易于操作。
2、圖畫類
主要用于展現歌曲的內容和意境。如我在上班人音版三年級欣賞課《空山鳥語》的時候,學生一邊欣賞樂曲,我在黑板上根據音樂表達的意境作畫,一幅《空山鳥語》寫意畫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的興趣大增!
圖形類主要有箭頭、三角形、圓、方格等,可以表示音的長短和強弱。如●表示強拍,○表示弱拍,●○○表示三拍子等。如人音版四年級《小步舞曲》就屬于三拍子,更能掌握小步舞曲三拍子的舞蹈特點。而色彩類則將色彩與歌曲的情感相聯系。用不同的顏色來體現歌曲不同的情緒。利用土塊音樂,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音樂的情緒。如:紅色——熱烈,藍色——憂郁,綠色——希望等,如四年級《癩蛤蟆和小青蛙》這首歌曲時,歌曲樂句用不同顏色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正確演唱癩蛤蟆和小青蛙的不用情緒,學生把一首風趣、活潑的歌曲表現出來。
總之,圖形譜作為一種獨特的音樂教學方式,為廣大的教師在欣賞課教學中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但同時也考驗到教師的基本的扎實與否以及對音樂的熟悉程度,教師圖形譜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只要我們以音樂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特征和能力設計學生所喜愛的音樂圖譜,就可以讓音樂的課堂變得更加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