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輝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一種跨界教育,其強大的人才培養功效為世人矚目,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本文針對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現狀,借鑒德國、英國、瑞士現代學徒制的做法與經驗,以尋求適合我國現代學徒制發展的特色道路。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國際經驗;借鑒;啟示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職業教育相結合,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招工,教師與師傅聯合傳授知識技能,工學交替、實崗育人,校企聯合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一種職業教育制度,其實質是經濟和教育的有效結合,是一種跨界教育,其強大的人才培養功效為世人矚目,成為很許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
一、西方現代學徒制模式的經驗
1、德國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做法及經驗
德國是現代學徒制的發源地,其創造的“雙元制”模式是德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和國家崛起的“秘密武器”。德國政府通過立法明確現代學徒制的法律地位和參與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德國《職業教育法》規定了培訓企業在現代學徒制推進中的職責與義務,德國政府和州層面分別制訂了相應的法律法規檢查與監督職業學校學徒制開展與實施情況。德國的聯邦職業教育機構是國家統籌管理現代學徒制的最高機構,對現代學徒制實行宏觀管理,聯邦州政府是現代學徒制具體實施機構和監督機構,對現代學徒制實行自治管理,負責監督職業學校教學、企業培訓以及財政撥款的使用效率,協調行業協會、企業、學校之間的關系。
德國《職業教育法》對學徒制培訓的經費投入機制有明確規定,企業內的學徒制培訓經費由企業承擔,跨企業培訓中心的經費由聯邦政府、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聯邦勞動局和行業協會共同承擔,職業學校的培訓經費由州政府承擔。職業學校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完成學校應該完成的學徒培訓任務即可,在經費投入上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德國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訓的積極性很高,政府給予企業稅收政策減免和優惠,企業節省了員工培訓成本,員工能力與素質的提高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從而實現多盈。
《職業教育法》和《職業教育促進法》是德國職業教育學徒制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基本法規,聯邦各州、地區的法規制度作為課程開發與實現機制的重要補充,德國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行業協會與企業、雇主共同承擔現代學徒制的課程設計、開發與實施。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的課程設計與開發理念始終貫穿在德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全過程之中,對學徒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與職業能力培養有重要促進作用。
德國從法律制定、行會參與、經費支持和考試標準等方面建立全面的質量保障機制保證現代學徒制的規范運行與正常開展。2007年德國對《職業教育法》進行了修訂,為德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德國職業教育培訓通過行業協會實施對學徒制的監督管理。所有學徒的合同均需在行業協會注冊,行業協會同時委派專門的培訓顧問對培訓的開展進行監督。學徒只有通過行業協會組織的中期考試、畢業考試以及資格認證考試,才能最終完成學徒制培訓。
2、英國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做法及經驗
英國現代學徒制始于1964年頒布的《產業培訓法》,該法規對學徒制的組織架構、協調溝通事宜等有明確的規定與要求,以保證產業界與教育界之間的跨界協調溝通。各行業組建產業培訓委員會,由勞資雙方代表和教育專家代表按規定的比例構成。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制定相關的培訓政策與制度,制定培訓標準和大綱,設計學徒的考試,實施培訓課程,征收稅費等。參加學徒培訓需向學習與技能委員會申請學徒崗位并且進行登記,學習與技能委員會負責幫助學徒找到雇主和培訓機構,完成合作協議的簽訂。學徒既接受培訓機構的學習,也接受企業的學習。
2009年,英國頒布實施了《學徒制、技能、兒童和學習法案》,對現代學徒制的職責、職能、組織架構、實施舉措及利益驅動等進行嚴格的規范,促進現代學徒制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法制時代。英國現代學徒制的經費主要由培訓費用和學徒工資兩部分組成,培訓經費實行成本分擔機制。學習與技術委員會提供培訓經費,其它的費用由培訓機構或雇主承擔。雇主支付學徒的工資,學徒工資不能低于每周95英鎊;學習與技術委員會支付培訓費用,其支付的標準根據學徒的年齡結構而不同,16至18歲學徒的培訓費用由他們全額支付,18至24歲學徒的培訓費用由他們支付50%,其余50%費用由雇主支付。
英國現代學徒制課程開發的主要依據是國家學徒制構架體系,并通過不同的學徒制項目來實現,學徒制項目由行業技能委員會與企業合作,根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共同開發。每個學徒制項目框架的基本內容由能力本位要素、知識本位要素和關鍵技能本位要素三部分構成。能力本位要素是學徒必備的基本崗位能力,課程內容由行業技能委員會與雇主共同開發,評估方法由行業技能委員和資格與課程署合作決定;知識本位要素是學徒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學習技能委員會和資格與課程署負責課程開發以及考核評價。關鍵技能本位要素包括信息技術能力、數字運用能力、交流能力、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信息技術能力、數字運用能力與交流能力三種能力在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課程中屬于必考課程,只能通過專門的脫產學習才能獲得。
2009年,英國政府專門建立國家學徒制服務中心。政府在該中心建立了為促進現代學徒制培訓項目順利實施的“一站式”服務平臺。雇主可以在網站平臺發布學徒制培訓崗位的招聘信息,學徒可以在網站上查詢適合自己的學徒信息,并注冊申請適合自己的學徒崗位。英國現代學徒制的經費屬于公益性政府資助范疇,按照英國政府公益性經費資助辦法執行,經費的主要來源渠道是由政府劃撥給繼續教育學院或培訓機構,政府對較大企業可直接劃撥學徒制專項經費。
3、瑞士現代學徒制模式的做法及經驗
瑞士從國家到地方均建立了不同層面的協調溝通平臺,以實現參與各方的利益最大化,確保所做的決策能充分保障不同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在瑞士聯邦和州兩個層面的法律制定過程中,相應級別的行業協會、企業、社會合作伙伴和其它職業教育機構等專業性組織會積極參與到法律的制定過程中,以保障法律的專業性和利益的均衡性。瑞士議會建立了聯邦職業教育與專業培訓會議制度,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收集各方意見與建議,具體由聯邦教育、研究與革新署負責組建會議秘書處并維持會議的運行。其會議成員的總數一般不超過15名,分別來自聯邦政府、州政府和有關專業組織、學術領域等。
瑞士政府依據學徒制經費運行的不同用途將其分為公共經費、行業經費和職業教育基金三類。公共經費分別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擔,聯邦政府承擔的比例為1/4左右,主要用于學徒制的職業教育活動、職業學校運行、專業課程的建設、職業資格認證等。行業經費由行業組織承擔,主要用于實訓設備、企業師傅的酬金、耗材費用等。瑞士政府為鼓勵企業參與學徒制培訓而專門設立了職業教育基金,用于維護學徒培訓企業的合法權益。
瑞士現代學徒制課程的內容分為職業學校課程、培訓企業課程和行業課程三部分。職業學校課程主要負責普通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提供聯邦職業文憑FVB的預備課程給學生選擇;企業實踐課程旨在讓學徒掌握崗位勝任能力,主要是讓學生在企業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經過教學化處理的工作任務;行業培訓課程主要是彌補職業學校課程和企業實踐課程的不足,主要傳授給學生本行業內所有企業都通用的知識技能,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未來的就業競爭力。為了保障學徒培訓能夠高效順暢的運行,瑞士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以明確學徒培訓參與者的權利與職責,同時保障教學計劃與安排的順利實施。
瑞士政府組建了由聯邦政府、州政府和行業組織共同組成的質量保障主體確保學徒培養的質量。瑞士政府聯合行業、企業專門制定了一系列學徒培養的質量標準。一是學徒培訓的企業資質標準。通過政府資質論證的企業方可招收學徒。二是學徒培訓的師資標準。瑞士將培訓的師資分為職業學校教師、培訓中心教師和企業培訓教師。聯邦政府對每一類型的教師制定了具體而詳盡的任職資格要求。三是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瑞士政府針對所有學徒項目均設立了不同的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由行業組織負責制定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然后由聯邦政府負責頒布并認證資格證書,最后由州政府負責組織相關的考試并向通過者頒發相應的資格證書。
二、西方現代學徒制模式的經驗借鑒
1、重視溝通平臺建設,構建多方合作的溝通協調機制
溝通協調機制是現代學徒制制度形態的關鍵與核心,是保障現代學徒制高效運行的橋梁與紐帶。協調溝通平臺是否搭建,協調溝通制度是否完善,溝通協調機制是否順暢,直接關系到現代學徒制的質量與成效。德國、英國、瑞士三國現代學徒制的溝通協調機制高效運行堪稱世界典范。我國政府應當組建“國家職業教育總局”,作為包括現代學徒制在內的職業教育管理最高機構,建立和疏通各行業主管部門在職業教育與培訓發展問題上的合作關系,統籌教育部、勞動部、專業部委、行業協會及企業的相關資源,以實現綜合配置、協調發展以及現代學徒制的戰略發展規劃。
2、重視各方利益相關者,構建高效的利益驅動機制
利益驅動機制是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中各利益相關主體的利益分配、利益調整和利益激勵的方法,現代學徒制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達到較高的滿意程度才能實現互利共贏。德國、英國和瑞士三個國家現代學徒制利益驅動機制的構建,雖然路徑形式、方式方法、措施辦法、關注的重點以及取得成效不盡相同,但滿足參與現代學徒制各方的利益訴求的寶貴經驗值得總結與思考。借鑒西方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我國政府應逐步建立起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企業、社會團體和受教育者參與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應通過輿論宣傳、政策引導等措施充分調動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明確企業參加學徒培訓的收益回報,根據企業投入經費的數額,按照比例給予稅收優惠,按照一定標準提供直接的經費補貼,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職能,為現代學徒制的長效發展筑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3、重視課程開發與建設,構建多元課程開發與實現機制
課程開發與實現機制是根據學徒的職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制訂課程開發的目標、課程開發的內容、課程開發的結構、課程開發的標準以及課程評價的標準等,并通過政府部門的教育機構、行業協會、職業學校、企業等多方協調溝通與合作,實現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開發與建設。德國、英國和瑞士現代學徒制課程開發與實踐機制的路徑有所不同,但最后達到的目標與成效完全一致。我國當前現代學徒制試點運行中的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標準多是校企雙方共同商定,缺乏嚴密的科學性,因此人才培養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也很難得到企業以外的公眾認可,因此,我們應當建立統一的行業技能標準及培訓標準,重視課程的開發與建設,以此來規范現代學徒制的培訓,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4、重視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構建穩定高效的質量保障機制
質量保障機制是指政府通過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的支撐與經費支持,明確現代學徒制的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規范學徒制運行過程的合作行為,從契約約束和組織機構建設上對學徒制過程與結果進行協調、檢查、監控、監督,以保障現代學徒制順利實施和持續質量提高的運行機制。政府應制定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明確現代學徒制各利益主體,尤其是明確行業協會、培訓企業、職業學校等在現代學徒制運行過程中的作用地位與權利義務,這是現代學徒制質量保障機制的前提與基礎。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培訓企業、職業學校等利益主體各負其責、積極參與、相互配合是保障現代學徒制正常運行的核心與關鍵。
現代學徒制已成為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標簽,已經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且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既是促進職業教育精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又是推動教育體系與產業經濟體系互動發展,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抉擇。
參考文獻:
[1]胡娜 我國現代學徒制的路向選擇與制度構建[J] 職教論壇2018.1
[2]單悌翠 基于國外經驗探討中國式現代學徒制的利益共贏機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6.3
本文系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研究(課題編號ZJGB201615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