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桔芳
摘要: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問題,也是重點難題。為了實現2020年全國全面脫貧的舉措,我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利用高校特有的人力資源和平臺,以育才小學為研究對象,有針對性的對其特困生進行分析調查研究,針對調查研究結果有針對性的對其貧困戶提供一定的有效的幫扶措施,從而幫助其實現逐步脫貧的目的。
關鍵詞:育才小學;精準扶貧;高職院
1.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一個國家強大主要依靠的是經濟的騰飛,經濟的騰飛主要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目前我國經濟的不均衡發展,一些鄉鎮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生活水平還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我們利用學校自身的優勢,傳播高校先進的思想文化,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小事做起,積極應對貧困地區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獻。首先,通過對附近地區的貧困村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確立精準扶貧的對象,積極宣傳國家政策、調動村民積極性,引導他們正確認知貧困的原因,并逐步實現脫貧。同時能為政府部門提供一定的分析報告,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意見。
2.育才小學發展調查分析概況
衡陽市洪市鎮育才小學,該校共有6個年級六個班級,師生共有177名,其中學生為165名,老師共12名。育才小學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全校就只有一棟教學樓,全校6個班級6個教室。教室的設施也很簡陋,教室墻壁凹凸不平,地板全是水泥,講臺陳舊……
全校165名學生中,大部分的家庭經濟狀況都是比較拮據,很多都是爺爺奶奶養大,父母在外打工,或者在家務農。其中有25名學生因為家庭變故致貧。有52名學生家庭姊妹較多,有兩三個孩子。有14名學生因為父母因殘,因病致貧。
3.育才小學貧困生貧困問題剖析
針對育才小學貧困生資料的分析研究,家庭貧困的原因主要是:1、因病致貧,2、因學致貧,3、因災致貧,4、因殘致貧。綜上所述,貧困的原因有以上四種,但歸結起來就是他們文化知識水平偏低,思想觀念落后等原因造成的,要想真正實現脫貧,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重要的是他們自身觀念的轉變,從自身實際出發,想要真正改變的決心。
4.高職院校對育才小學的幫扶措施
4.1文化教育扶貧
當今時代,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推動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內容,我們利用高校自身優勢,將高校內的各類文化協會、學生會、公益志愿團隊等資源進行系統優化整合。組建一支集文化教育培訓、文化教育扶貧、文化活動體驗為一體的小分隊。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全國各地的民俗文化包括其產品帶到育才小學進行傳播,幫助他們提高文化素養,足不出戶感受全國各地區的文化產品。
4.2科技興農,提高農產品的生產銷售,提高經濟收入
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許多貧困地區有著自己獨有的民俗文化和產品。但是由于經濟、交通、通訊等不發達的原因,使得無法“走出去”。我們在進行文化傳播的同時,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挖掘和推廣當地的民俗文化和產品。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引入貧困區,免費進行培訓,讓他們學習先進的農耕技術,切實提高他們的農業產量。利用學校的優勢進行宣傳,微信,抖音等,并且提供一個電子銷售平臺,宣傳和銷售他們的農產品。
4.3建立貧困生檔案,精準幫扶
針對育才小學特困生,建立特困生檔案,對其的家庭情況,成長環境等事件進行資料收集與匯總。對于這些因病、因學、因災等原因成為貧困生的人進行分析研究。通過現場家訪,街坊調查,老師詢問等措施去全方位了解特困生的整體狀況。首先給與他們一定的物質支持,每年通過學校的愛心助學,捐贈等手段給予他們的支持。
5.對育才小學幫扶進一步完善的對策與建議
5.1思想文化扶貧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思想觀念落后,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可以做到,必須要克服貧困地區人民那種等著國家救濟的思想,而不主動去改變生活的狀況。需要改變貧困地區人民的根本認知,自己想要更好的生活而不懈奮斗的意識。知識改變命運,要注重教育文化的投入,通過學習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給下一代提供5.2優化產業扶貧
振興鄉村,根據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相對應的產業,科技興農,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技術,讓他們學習提高產量,從而真正提高經濟收入。并且利用學校社會的網絡平臺,給他們的產品進行宣傳推廣,增加他們的銷售收入。此外聯系好一些產品加工企業,把他們的綠色產品進行加工升級,包裝銷售,進行第二次銷售。從而形成一些產業鏈,讓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把農村產業做大做強,吸引勞動力回流,有更多人愿意回到家鄉,支持家鄉的各項產業的發展。
5.結論
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問題,也是重點難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采取了一系列扶貧措施,并采取以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了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的舉措,我們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利用高校特有的資源,以育才小學為主題,有針對性的對其存在的特困生進行分析研究,貧困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落后,文化水平較低。針對研究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其提供一定的幫扶措施,從而幫助其實現逐步脫貧。
參考文獻:
[1]田晉.基于時間序列的精準扶貧研究綜述[J].農業經濟與科技.2016.27(24):133-136.
[2]王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貴州社會科學.2015.(05):147-150.
[3]仲玲.高校精準扶貧實踐探索[J].生活教育.2017(04):54-55.
[4]羅麗英.我國農村地區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0):260-261.
[5]郭黎霞.貧困惡性循環理論視角下福建精準扶貧的思考[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7-10.
[6]張自強,伍國勇,徐平.民族地區農戶貧困的邏輯及再塑:貧困惡性循環的視角[J].貴州民族研究.2017.38(01):69-72.
[7]教育扶貧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訪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J].中國民族教育.2016(5).
[8]尹成飛.實施教育兜底工程落實特教精準扶貧[J].現代特殊教育.2016(8).
(作者信息: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