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軍義
摘要: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任務的重要內容之一,加上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使作文教學逐漸受到重視。寫作的基礎是閱讀,只有儲備豐富的閱讀量,才能將更多的詞匯運用到寫作中,進而在寫作上有所創新。就目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而言,寫作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文章粗淺地探討了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方法,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農村學校;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推動下,筆者學校致力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力爭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型人才。通過改革一系列教學手段,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筆者認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寫作興趣入手,尋找寫作素材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激發學生心底的渴望和追求,從而爆發出最強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如果將興趣、愛好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將使寫作不再枯燥乏味,反而能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全方位的了解,既能增長對感興趣的事物的知識,又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籃球”主題作文教學。籃球運動是大部分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教師可以讓對籃球感興趣的學生針對籃球運動選題,可以是籃球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或者怎樣提升籃球技能等方面,學生挑選自己想要了解的或者擅長的籃球知識進行寫作,將所學技能、技巧充分體現在作文中,亦或者學生想要學習更多關于籃球的知識,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或者課外書籍,甚至于在籃球運動中的體會來寫作。如此一來,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可以增加知識的深刻性。
二、利用自然優勢,豐富寫作素材
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農村學校在很多方面都不及城市學校,既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又沒有便利的教學條件。但是,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有更好的自然地理環境優勢,擁有更多貼近生活的寫作素材,許多村落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自然景觀。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巧妙利用這一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
例如,“農作物”主題作文教學。生活在農村的人民大都以種植農作物為生,農村學生大部分都參與過農作物的種植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農作物作為寫作對象,對其進行描述,在播種階段、成長階段和收獲階段均呈現出什么樣的形態,其花、葉、莖等都有哪些不同,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呈現在作文中,將學生自己的思維用文字表達出來。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農作物改良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想象,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創作源于生活,在充分體驗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才能創作出更加生動、真實的作品。
三、牢固寫作基礎,力求作文質量
相信很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學生一聽到作文要寫滿800字或者1000字時,都是一片唏噓聲,這是學生在寫作時遇到的一大難點,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都會存在這一心理障礙。學生之所以會存在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基礎薄弱,而且思路閉塞又不具備條理性。因此,教師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困難。首先,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如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學生瀏覽的內容多,詞匯量就會相對豐富,在寫作時不至于出現詞窮的現象;其次,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注重條理性,分門別類地對寫作對象進行描述,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并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最后,在剛教授學生寫作時,教師不能盲目的局限作文字數,應當引導學生把所思所想用文字表達出來,但是不能應付了事,必須是學生從心底里想要表達的內容,這樣的作品可以不受字數限制。
四、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專業素養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學生幫助,盡全力解決學生的疑惑,這就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素養,包括教師平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既可以以教師的身份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甚至就某一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如此一來,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其次,教師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可以利用學校安排的學習機會或自學來提升自己。在能促進學生作文創新的方法中,最為直接的就是教師自身創新作品的展示。教師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展示自己的創新作品,與學生共同探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尤其在農村,學生能接觸的新鮮事物較少,而教師通過學習或者其他途徑引入的新鮮素材和新作品的展示,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作文創作。
綜上所述,要想切實提升農村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拓寬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然而,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從整體上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