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英語寫作能力集中體現在英語學習的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章通過總結寫作教學實踐經驗,歸納出三年兩階段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模式。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理念,強調高中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旨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英語寫作能力集中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反映了他們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是高中英語教學任務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和傳統教學方式、師資力量等教學條件的限制,導致英語寫作教學缺乏行之有效、讓大家廣為接受的合理模式,難以獲得學生和教師的足夠重視,甚至被許多一線教師完全忽視。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如何通過兩個階段的具體操作過程,在寫作教學中發展核心素養,改進寫作教學現狀。
一、以讀促寫,夯實語言基礎,培養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
學生寫作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困難就是寫什么?怎么寫?沒有足夠數量原汁原味、豐富有趣、啟發思考的語言素材的輸入,學生寫作自然會表現出中式思維、空洞乏味、漏洞百出等各種問題。因此,對于寫作任務學生寫得敷衍、教師改得吃力,寫作教學呈現出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狀態,極大地挫傷了教師寫作教學的積極性。
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英語試卷開始采用讀后續寫題型,引領了“以讀促寫”的寫作教學模式。因為筆者所在學校加入了北京外國語大學課題組關于閱讀英語原版教材的課題,所以嘗試利用相關素材對所教的學生從高一階段開展寫作模式探究實驗,即通過推行英語原版教材典范英語的閱讀來促進寫作,以一至兩周讀一本原版故事書,并完成相應寫作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在高一、高二階段讀完28本或有趣或經典的原版故事書,這樣既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英語思維,又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詞匯和句型。他們需要完成讀后的寫作任務,包括最基本的故事梗概、拓展擴寫,以及話題討論小論文,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要求每名學生準備一個小本子搜集出現的高頻詞匯和句子,并將其運用到寫作任務中,有效通過習慣養成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的寫作熱情日漸高漲,文章越寫越長,內容也更加豐富、有趣,觀點清晰新穎、表達自然流暢,批改寫作慢慢變成一種享受,總能讓人收獲驚喜,教師評語也變成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使用語言、感受文化魅力。與此同時,選用合適的、實時出版的英文報紙、雜志,鼓勵學生定期閱讀來促進寫作,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及時補充與時事熱點相關的詞匯。豐富、有趣的文化背景知識,每周1-2篇短小精煉的美文誦讀,給學生的寫作提供更直接的典范。筆者開展實驗的學生中,不少學生參加了各類寫作競賽,表現優秀,榮獲各種獎項。
二、講評復寫,采用多元評價,提升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
經過前一階段的積累和沉淀,學生寫作能力在思維方式、詞匯運用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考場限時寫作能力仍有待提升。進入高二、高三階段,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各類考試讓學生應接不暇,利用考場作文來提升學生限時專題寫作能力操作方便、效果明顯。從學生進入高二下學期開始,筆者把每學期要完成的重點寫作教學任務分解到每次考試中,讓學生先自主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經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提升學生的考場作文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具體操作流程一般為:學生考場上自主完成寫作任務一考后試卷作文學生互評一教師講義歸納專題要點一課堂展示優秀范文并選取典型文章進行討論修改練習一學生反思后同話題復寫一教師批改反饋。此教學過程利用翻轉課堂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指導作用,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師生互動交流的作用。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提出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方式及時解決問題,課后再反思總結形成學習成果。利用這一過程,學生對高中階段重點寫作話題和類型逐一練習,在實踐中掌握方法和技巧,增加寫作自信,提升寫作能力,最終形成綜合學習能力。進入高三最后復習階段,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比較輕松地應對每次模擬考試的寫作任務,并在統考統改中得到高分,對高考寫作充滿信心。筆者也多次通過開展公開課、參加優質課比賽等活動展示考后寫作講評課模式,與專家和同行探討其可行性和改進措施,在受到多方認可的同時,也在不斷改進和優化這種教學模式。
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對寫作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投入。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基于培養核心素養的各種教學改革和實驗層出不窮,英語教師也應該把握時機、結合實際,積極參與和推進英語學科的教學改革。通過開展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寫作教學能力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體驗到學生從學習能力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