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定國 龐毅玲
【摘 要】BIM技術快速推廣和應用離不開人才的培養。文章針對目前土建類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BIM在校企合作中的應用前景,并基于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在解決相關問題上的舉措進行思考,提出有針對性的校企合作模式,為土建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BIM技術;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4-0201-03
0 引言
土建類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為“高素質技能型”的技術型人才,定位于施工現場的技術和管理人員[1]。隨著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建筑行業逐漸朝著精細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而目前高職類建筑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內容偏理論,學生缺乏實訓鍛煉和實際工程經驗,從學校到崗位銜接存在斷層,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導致了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在建筑工程領域的數字化信息技術,通過對建筑物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物理特性和功能進行數字化表達,實現對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全過程仿真和模擬的總稱[2]。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廣BIM技術,住建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并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報綠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綠色生態示范小區新立項項目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中,集成應用BIM的項目比率達到90%[3]。如何培養行業急需的BIM技術人才,并保證學生畢業即上崗,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是土建類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建立高職類院校BIM技術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2010年,國家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實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建筑類的高職教育主要以培養面向施工一線的懂設計、精施工、會管理的專業高級技術工人為目標,以企業的需求制訂高職院校教學的培養方案。因此,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合作建設實訓教學基地。讓企業提前介入人才培養,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環境,在實踐中指導學生,讓學生在完成實際工程項目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出能夠適應企業和行業需求的實用技能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還可讓教師參加到企業生產中,從而加強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2 目前建筑類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相關行業企業參與意愿不強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部分企業并未意識到校企合作的好處,認為參與職業教育會影響其經濟效益。此外,由于缺乏合理的校企合作法規制度和對企業的激勵政策,企業無法馬上從校企合作中獲得經濟效益和人力資源;企業還需解決實習學生的進行吃住問題,導致成本加劇,因此企業參與意愿不強。
2.2 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與學校教學組織模式契合度不夠,雙方利益難以均衡
許多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培養方式等方面并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難以形成有效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是連續性、全年性的,而學生在平時上課過程中課程較多,只有寒暑假才有時間進入企業實習,校企雙方在工作時間供需不契合,校企合作難以維系。目前,學生大多只是在最后一個學期進入企業定崗實習,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仍有差距,企業需要投入較大成本對學生進行培訓,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4],并且學生學習時間短,學習成果有限,企業在培訓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較大,所以不愿意對接和指導學生。而且,職業院校的教師平時將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教學工作之中,很難有時間進入一線生產單位進行長時間的掛職鍛煉和學習,導致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無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指導學生實踐工程知識。
2.3 BIM技術應用和培訓成本較高
目前,BIM技術相關軟件的價格昂貴,并且對電腦配置需求較高,在實際工程中還需要大型的專業服務器。對于企業而言,短時間內資金投入大、成本高,加上目前能夠熟練運用BIM技術進行實際生產的專業技術人才較少,投入大量資金成本后,企業無法在短期內收到有效的回報,導致許多企業在面對BIM高昂的前期成本是望而卻步。
3 BIM技術校企合作培養的舉措
3.1 多方協作,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和優惠政策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組織相關專家和BIM技術相關工作經驗的教師、企業工程師調研與分析行業需求和企業發展需要,共同制訂了BIM方向人才培養的計劃。首先針對大一的學生對BIM概念及相關軟件進行普及,并增設BIM方向的課程,大二的學生進入BIM方向的課程學習后可以學習更深入的BIM技術核心課程,為學生在大三期間進入相關企業定崗實習打下理論基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工程項目大量采用EPC,特級施工企業與學院簽訂人才培養協議,采取“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有意愿與我校進行校企合作的企業提供優惠的辦公場地和技術設備,對需要技術支持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也同時進行師生和企業的互培。
3.2 成立BIM實訓中心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國家要求和業界發展趨勢,投入大筆資金成立了5個BIM實訓中心,購置了大量的高配置計算機和服務器及工作站,并統一安裝了相關的正版軟件。BIM實訓中心滿足了日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掌握BIM理論及技能的需求,也為需要BIM技術支持但無力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的企業提供了硬件和軟件支持。在相關企業使用學校的硬件平臺過程中,學生可以邊學習邊參與企業的生產。
3.3 引入不同專業的企業
建筑企業按其服務功能可以分成勘察設計、施工造價、監理、項目管理等。不同功能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同,如果只有某個專業方向的企業與學校合作培養學生,那么所培養的學生可能只能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這樣不利于學生就業和BIM技術的推廣和發展。因此,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引入了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企業,其中有注重BIM技術的香港互聯立方有限公司、深圳廣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廣西大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廣西建工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設計院等多家企業,廣西建工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還在學院建設了廣西最大的BIM云平臺。通過與不同專業的企業合作,全方位地培養學生。
3.4 專業教師參與企業生產
學生通過兩年時間對BIM相關技術的學習,已經可以基本運用BIM軟件開展建模、碰撞分析、施工模擬、工程量計算等工作,但是對實際工程仍缺乏工作經驗。這就需要學校安排一支精通BIM技術應用和實際工程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項目中,教師可以較好地管理學生,并很好地解決企業的工程師不能連續指導學生的問題;教師隊伍參與到學生的實習過程中,也可以為企業提供BIM技術和培訓支持,從而幫助需要應用BIM技術的企業工作人員盡快地掌握BIM技術。教師參與到工程實踐中,可以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從而更好地把握BIM技術發展的方向,以及時調整培養策略和培養目標,保證校企聯合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行業的需求。
3.5 加強培養BIM師資力量,有力推進校企合作
為提高教師BIM技術技能水平,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積極安排有意向從事BIM事業的教師到相關院校和企業訪問學習,鼓勵他們參加各類高質量的BIM技術技能培訓。到目前為止,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已經有40多名教師完成了BIM技術培訓,能夠獨立承擔相應BIM課程的教學,部分教師已具備參與實際工程應用的能力。為提高教師運用BIM技術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與香港互聯立方有限公司合作,安排教師在BIM技術工程中心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目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教師已經參與完成了南寧市五象航洋項目BIM服務任務。教師們在實際項目中得到了鍛煉,熟悉了相關企業的生產流程和行業需求,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3.6 校企合作共同編寫教材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根據校企合作的人才需求,結合行業發展方向,綜合考慮本校學生學習能力及教學硬件設施情況,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標準,積極安排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編寫BIM技術應用教材。目前,已有3本BIM技術系列教材《BIM技術應用——Revit土建教程》《BIM技術應用——Revit機電教程》《BIM技術應用——Navisworks教程》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教材篇幅適中、內容適用、深度適宜,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師生口碑。
4 結語
從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而言,BIM技術必然會取代傳統的二維CAD技術。隨著國家的有關政策和標準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BIM技術對建筑行業的深遠影響,企業積極發展應用BIM技術,成為BIM技術推廣應用的中堅力量。高職院校作為一線人才的輸出基地,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重視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圍繞BIM技術應用開展校企合作,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通過參與實際項目獲得工程經驗、經濟效益及企業急需的人才,實現互惠共贏。
參 考 文 獻
[1]胡曉元.土建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能力及階段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20):14-17.
[2]孫明.基于BIM的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建類專業校企合作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7(10):91-92.
[3]孫麗雅,李修強,程國強.建筑類高職院校BIM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4(12):72-75.
[4]劉明學.校企合作視野下的高職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25):90-91.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