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貴霞
摘 要:未來社會的人應該是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不僅擁有高智商,而且還應該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會化程度高,具有強健的體魄。音樂活動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其它活動無法代替的功效。本文從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學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三方面,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興趣;合理教學;主導
幼兒時期是孩子的啟蒙時期,是孩子最早接觸新事物,感受新事物和學習新事物的時期。對他們而言,她們樂于接受這些新事物,樂于探索。真正的音樂,不在于能成為培養所謂的音樂家、鋼琴家、歌唱家,而是用音樂去提升心靈、提高對音樂的興趣、欣賞的能力、創造的思想以及樂于表現的情趣,發揮音樂真正帶來的美,在音樂的氛圍里自信、樂觀、快樂的成長。教師只有在音樂教學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技能、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為目標,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促進幼兒在音樂活動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盡管幼兒天性喜歡音樂,但對這種興趣愛好仍要注意培養,并給予發展。這不僅僅是為了在幼兒園生活的短短幾年中,使幼兒能對音樂抱積極態度,而且要使這種興趣得以鞏固、保留,并成為終生的一種需要。要想更好的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先要培養他們對于音樂的興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呢?
1、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大家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在散步時,只要一聽到音樂就想扭動,正如我們為幼兒播放音樂時的現象,如放進行曲時,他們馬上會甩起臂膀,雄赳赳氣昂昂的學起解放軍齊步走來;當我們為他們播放歡快、激烈的樂曲時,他們馬上會手舞足蹈,隨音樂歡快的擺動身體——這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的:“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是游戲、散步或工作,他們本能的都愛唱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因此,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善于發現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時刻觀察,并進行保護并予以鼓勵。
2、激發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
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后,就應該及時的激發和培養。首先要讓幼兒更多的接觸音樂,增強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為此,我將音樂貫穿滲透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游戲后休息時,為幼兒播放優美、抒情的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舒適的音樂中放松;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我們專門創設了一個“音樂臺”,里邊有各種樂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兒可以隨自己喜歡的音樂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兒午睡時,我為他們播放催眠曲,讓他們更快的進入夢鄉——另外,我還經常組織幼兒玩一些有趣的音樂游戲,充分調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二、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學
幼兒園的音樂教材,無論是歌曲、舞蹈,還是音樂欣賞、律動,都蘊含著著一定的教育內容。每當我們拿過來一節課,分析教材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徹,才能更好的設計教學活動,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目的是為了抒發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所以,我們在演繹音樂作品時,就應該把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充分的表現出來。
例如:慶元旦聯歡會時,我們班集體表演的手語《感恩的心》,孩子們在音樂中用充滿感情的手語動作表達出心中的感恩,在音樂中進行表演,孩子能非常的投入,能置身于整個音樂中而不受外界的干擾。如:幼兒歌曲《小兔乖乖》是一首歡快的歌曲,在學習之前,我們先給幼兒把這個故事講述一遍,讓幼兒在故事中感受小兔子的可愛,兔媽媽唱歌時的心情和輕快的聲音,以及與后面大灰狼的沙啞的嗓音形成對比,幼兒在表演時就更能把握好歌曲的節奏和語氣。唱兔媽媽的聲音時輕快緩慢,模仿大灰狼時聲音低沉沙啞。
2、品德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理解其教育內涵,是達到音樂教育目標的根本問題。
例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講述了小烏鴉長大以后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叼來蟲子為媽媽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禮貌。稍有不順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鬧。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課時,著重向幼兒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連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愛護媽媽,照顧媽媽,拿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呢?”這個問題在幼兒之間展開了討論,使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情感體驗中激發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行為。
3、音樂技能的培養
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要一點就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的培養。通過啟發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音樂藝術活動,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美的感受中,培養幼兒對音樂藝術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幼兒主動參與、主動體驗、主動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
通過教學,教給幼兒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樂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培養訓練幼兒的音高感、節奏感、音樂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樂素質。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表達力及創造力等方面的音樂能力,促進了幼兒音樂素質水平的提高。
三、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節成功的音樂課,除了好的教學設計和幼兒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師的主導因素只關重要。一節課是否能上好,能否達到教育目標,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表現是分不開的。
在教學中,模仿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手段。所以,教師的示范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也是幼兒能否正確掌握教學內容的關鍵。如:教唱歌時,教師準確、清楚的范唱對幼兒正確學習歌曲、掌握歌曲內容、了解歌曲節奏有很大幫助。特別是教授新課時的示范,會給幼兒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總之,教師只有在音樂教學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技能、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為目標,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促進幼兒在音樂活動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珍.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J].新課程(小學),2015,53(9):96-97.
[2]劉瑞娟,李蓉,周靜.淺析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3):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