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劍
摘 要:初中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實驗性強和抽象性突出的學科特征。隨著大數據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衍生出許多具有時代特征的學習方式的同時(如:微學習,個性化學習、創新性學習等),也給傳統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將結合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背景,探討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相關措施,為今后的教學工作諫言獻策。
關鍵詞:互聯網+ 初中物理 教育 教學
一、相關概念
(1)互聯網+
“互聯網+”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計算等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構建連接一切的應用過程。1互聯網+以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將互聯網與各類傳統行業聯合到一起,形成了跨界融合、創新驅動的生態發展新局面,具有跨界融合、創新發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和連接一切這六大特征。
(2)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教育這一理念的誕生,在教育領域中掀起了一場顛覆性的變革浪潮。有人認為,“互聯網+教育”是互聯網技術手段在教育上的應用,以使教育教學成果更有效、優質資源配置更均衡。有人將“互聯網+教育”界定為:“利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的新型教育形態,是建立在現代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基礎上的教育,它以學習者為主體,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主要運用多種媒體和多種交互手段進行系統教育和通信聯系”2。而本文認為:互聯網+教育,就是將互聯網科技有效的運用在與教學活動相關的各個領域中,讓教學變得更為高效、便捷、智慧和個性化的教育新形態。
(3)互聯網+教育具備以下五個特征:
1)跨界融合:在教育領域,互聯網可以說無所不能“+”,可以“+”德育,可以“+”課程,可以“+”教學,可以“+”管理等等。3所謂的“+”,就是將教育資源、內容、活動、管理等深度融合協同在一起,為信息化、智慧化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提供各項優質服務。
2)改革創新:互聯網+教育的創新驅動主要體現在,通過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結構和形態,促使新一輪的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調整與轉型,以便迎合時代的特征與社會人才的需求。
3)優化重組:傳統教育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教與被教的關系,學校與學習者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互聯網+教育的出現使這種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學生、管理者等變成了平等、協作的教學活動共同體,讓教學活動變得更自由化、個性化和智慧化。
4)擴大開放:互聯網+教育,讓教學活動變得夸群體、跨領域、夸區域,從而擴大開放了教學資源、場所、設施等軟硬件資源的利用范圍,讓教學活動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任何群體之間。
5)生態發展:教育的生態性表現為多元、多樣、自然、進化、漸進、質變等,“互聯網+教育”使教育上述特性更突出、更具操作性。
二、互聯網+教育給初中物理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互聯網+教育的廣泛使用,對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帶來的新的挑戰。
(1)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互聯網+教育的跨界融合性與擴大開放性使得教學活動、資源、場所等更加開闊自由,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也顯著提高。但是,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學習能力可能會隨著各種外界因素的干擾而減弱,因此教師該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專注于教學活動就成為了互聯網+教育環境下,物理教師需要重點思索與探討的內容之一。
(2)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能力。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各類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伴隨著學生逐漸加寬知識面的和不斷增強的求知欲,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也必然要不斷增強,以便能解答解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遇到的困惑。
(3)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雖然在互聯網+教育的大環境下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其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而互聯網+教育雖然是順應時代發展而誕生的產物之一,但也有其難以規避的弊端,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容易過分依賴于各種網絡教育產品。
互聯網+教育也給中學物理教學帶來了機遇:(1)豐富學習資源,提供各種模擬的學習情景。互聯網使得網上具有相當豐富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內容新穎而多樣,其更新速度也非常快。(2)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可以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極大程度的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特征;(3)提供極為靈活的教學方式。互聯網+教育的擴大開放性,為初中的物理教學提供了許多資源共享的平臺與機會。
三、互聯網+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結合互聯網+教育的特征改革教學內容
①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形式單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其海量、迅捷、開放、多樣的特征,將符合教學需求的網絡資源與教學內容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庫”。對教材上的內容加以完善,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的同時也可以獲悉許多課外的物理知識,從而使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更富多彩。
②“互聯網+教育”可以打破地理、空間的限制,使得教育資源能被更多人平等共享。學習者可以通過享受許多教學資源平臺提供的各類服務的方式,讓學習變得更可視化、媒體化。
③“互聯網+教育”環境不僅推動了教師在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而且提高了學生整合物理學習資源的能力,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結合互聯網+教育的特征改革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活動中,學生只需要嚴格遵循教師提出的實驗規則進行操作即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助創新性并未得到體現。“互聯網+教育”為教學活動創建了良好的教學網絡環境,此環境下,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結合各種網絡資源與設施,豐富教學模式,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將單項教學過程轉變成雙向交互式教學,盡量把一些抽象模糊的物理概念轉變成學生直觀、易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結合互“互聯網+教育”的特征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互聯網+教育”在中學物理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效果該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之一。在實施教學評價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獲取評價數據,如利用一些測試平臺可以獲取學生的答題速率、正確率、答題時間等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教師可以獲悉學生學習的重難點所在,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除了對學習相關的結構化數據進行評價外,也要對一些非結構化數據進行評價,如:情感因素、學習者的心理傾向等。
四、小結
“互聯網+教育”的飛速發展,必將引起傳統學校教育教學方式的革命性變革,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7。教育者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應當結合傳統物理的教學方式,揚長避短對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為中學物理教學水平的提高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黃愛國.“互聯網+”時代的中學物理教學展望[J].物理教師,2017,38(06):74-76+79.
[2]王磊,周冀.無邊界:互聯網+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