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瓊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從小學階段就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較為欠缺,因此對于語文學習中很多知識點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在小學階段給學生充足的引導和幫助,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解讀。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核心素養;培養解讀
引言:
小學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對于性格上愛玩愛鬧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要教學目標,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基礎環節。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變革,教師對于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文化知識的教學,還要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促使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習語文,體會閱讀的趣味和魅力,并且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正確認識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價值,并采取科學的策略推進和實施。教師為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正視當前的閱讀教學現狀,從中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一、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制定核心素養培養計劃
想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首要的前提就是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要知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只有確定了目標,在教學上才能有方向可循,不會在制定核心素養培養的計劃上偏離主體方向。另一方面,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之前,一定要給學生事前闡述本節課的閱讀教學目標。這樣才能體現閱讀內容的價值,促使學生理解和感悟小學語文閱讀內容中的文化智慧。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更能體會語文的樂趣和魅力,從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只有一個地球》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先制定好教學目標,在真正教學的導入環節中,以提問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任務。這樣學生才能夠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探討的方式培養核心素養。只有經過學生的努力研究尋找問題答案,才能夠有效提高語文閱讀的效率。比如:將閱讀的課文經過一定的形式,體會本篇閱讀課文中語言使用的巧妙之處。制定教學目標,發布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礎。
二、根據教學內容,提煉核心素養的內容
制定完教學目標,重要的就是教學內容。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教學內容都是經過慎重的篩選,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教育價值,而且基本都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程度。教師要充分借助教學內容,從中提煉核心素養的培養內容,將兩者有效且完美的融合,這樣才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將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引導學生在學習教材閱讀內容的過程中自主提煉核心素養,體會教學的內涵。將語文知識、鑒賞能力和學習策略相結合,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一定要注重閱讀教學內容應用的有效性,保證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核心素養能夠同時發展。
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盧溝橋烽火》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內涵,比如描寫手法、語言表達、情感的遞進等,促使學生在深入挖掘文章寫作手法的前提下,能夠體會作者的情感內涵,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樣才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文章的深層理解,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感受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恢弘的情感內涵,真正體現閱讀教學的深層價值,在潛移默化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整合教學資源,推動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閱讀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將同種類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充分挖掘教學資源的教育價值,發揮教學資源的最大影響。以此來給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道路上奠定堅實的保障。充分挖掘多元化的閱讀教學資源,比如繪本、書籍、網絡、課內課外的閱讀資源,將其充分地挖掘和整合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將“人物傳記”作為一個主題,將部編版六年級教材中的《輪椅上的霍金》《錢學森》《詹天佑》等閱讀教學內容整合到一組進行教學,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讀這三篇文章,將這三篇文章進行一個整體的串聯。在學生合作討論后,教師再進行合理的解讀,為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教學,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落實和加強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夠在閱讀教學資源的整合基礎上,保證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縱觀當前教育體系的發展趨勢,教師一定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及教學策略,采取科學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在核心素養的影響下即發生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并且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推動小學教育體系進步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周淑紅. 小學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 學周刊,2018,No.360(12):77-78.
[2]胡娟. 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 考試周刊,2019(15):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