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重點培養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對就業率和就業水平來看,高職學院的人才培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學滿足了社會的人才的需求。本文針對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探討高職院校如何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改革,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順應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分析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促使我國各行企業體制不斷改革。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企業對生產和服務于一線的技術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對技術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需求量日益增加,促使我國重視對技術性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工作。教育是經濟建設過程中的基石。我國的高職院校(即高等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典型,同時也是組成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負著為社會輸出一線技術人員的使命。高職院校提高學生教育質量,為企業提供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的會計工作由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轉變為會計信息化管理。通過對信息化的應用,改變了企業會計工作模式,同時對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了。為了高職學生能夠順應企業需求,也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以下針對會計電算化教學進行分析,以就業為向導,對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進行改革研究。
二、以就業為導向,定位高職院校教學目標
為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我國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打造會記行業高技術人才隊伍,高職院校作為企業高技術人才的輸出基地,應該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需求,積極開展會計信息化教育。
就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來看,基本都開設了會計電算化的相關課程,同時也配備了會計電算化的相關教學設施和教學場地。體現了高職院校為順應企業需求做出的改變。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對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足,許多高職院校在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教育僅存在于初級階段,只注重于學生們財務軟件的操作教學,還不能夠完全順應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要求。高職院校應除了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應該加強高職學生的崗位復合與職業轉換等方法的培養,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應對社會的能力。
三、以就業為導向構建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新內容
隨著信息化時代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利用會計電算化系統不僅能夠實現會計工作的自動化,同時也是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以ERP系統為例,它是財務管理系統的核心,將企業的供應、生產、分銷以及售后環節緊密的聯系到一起,實現企業內部資源與外部市場的協調,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ERP系統集物流、人流、財流和信息流于一身,實現企業財務系統的自動化管理。通過高職院校的教學,高職學生具備更多的就業空間與就業方向,可以勝任會計核算類的出納、工資、成本往來以及總賬的工作,也可以勝任庫房管理、企業采購、銷售以及統籌等工作。四、以就業為導向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創新
(一)合理利用網絡平臺教學,實現高職學生自主學習
在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要求高職學生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和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就目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來看,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通過課堂的會計電算化學習只能讓學生們初步掌握會計電算化的基礎內容,并不能讓學生們熟練會計電算化計算機應用的技能水平,同時學生們對相關知識的拓展也受到了局限性。所以,高職會計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共享學習內容和課件,搜集并上傳教學相關視頻,鼓勵高職學生進行在線點播觀看,并實現在線作業的布置工作,讓學生們能夠實現線上自主學習,根據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促進高職學生們的會計電算化學習質量。
(二)模擬崗位就業環境,建立體驗式教學模式
目前高職院校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環節過于單一,僅限于學生們通過電腦進行獨立完成財務業務的學習和鍛煉,跟實際企業的崗位相差甚遠,在實際企業的會計T作中,各工作人員根據各自的崗位職責不同,各司其職,并相互制約。高職教師應積極開展情境式教學模式,讓高職學生們感受到企業會計的工作情況,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們感受企業中會計人員的崗位職責,明確各崗位之間的銜接關系,提高團隊協作意識,提高學生們的會計電算化學習質量。
(三)采用個性化教學模式,針對高職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個性化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為學生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化,每位學生的個性、習慣、智商以及學習能力都不盡相同,所以導致每個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樣。高職教師在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活動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自身情況,根據學生們自身不同的特點,實行分層教育和分層評價,滿足學生們對各自就業崗位的需求。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利用分層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差異化進行教學,在課堂任務的設計中,不僅要考慮針對全體學生學習內容的設計,還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同時采用分層評價標準,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出對應的評價,給予學生們不同進步程度的鼓勵,促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四、結束語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的會計工作由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轉變為會計信息化管理。通過對信息化的應用,改變了企業會計工作模式,同時對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了。高職院校的教育旨在根據社會企業的人才需求,順應時代的發展條件,以就業為向導,向社會輸出具備高水平、高素養以及高技術的職業人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師應積極了鋸社會需求,積極提升教育水平,轉變教育模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順應時代的改變,為企業和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人才輸出,讓學生們也可以學以致用,學有所得,實現高職院校與社會的零距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敏.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探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5.
[2]閔婕.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教學模式建設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
[3]曾細花.淺談角色扮演法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探索,2015
[4]朱于平,向成統,會計電算化課程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與考核研究[J].施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6-7.
作者簡介:
李雯,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湖北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