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恒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近幾年發展迅速,國家出臺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法規體系和規劃項目,作為一名學前專業美術教師,需將國家政策和教育方向作為指導,培養出符合國家政策需求,能為國家教育事業建設獻力的學前教師,從美術美育的角度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總結教學現狀和思考未來發展,視自然藝術為科目的發展方向,希望培養更多熱愛自然,堅持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從心保護自然的綠色公民。
關鍵詞:學前教育? 美術? 現狀? 發展
一、學前美術教育的意義
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在學前教育中體現得格外貼切。教育要通過傳播和影響,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一個師者可以影響一群學生,而這群學生又能各自影響更多的學生。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這更加表明為師者首先務必修身,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素質且具有前瞻性,才能更好的將這種好的品質無形中傳于學生,這是潛在的影響,不是具體的知識。美術教育更需要去影響、去推動、去喚醒,并且應當削弱技能知識的傳授,側重引導出受教育者本身具有的藝術能力。博伊斯曾說“人人都是藝術家”,每個人內心都有創作和抒發情感的需要,而美術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之一,只需用正確的、個性的教育方法去培養受教育者的興趣和牽引出內心的藝術激情,非美術專業受教育者也能創作出感染觀者的藝術作品。教導學生能欣賞美好的事物,并能將其用美術的方式表現出來,對于惡劣的事物也能用美術的方式進行抨擊。學前美術教育是為了美育,更是為了幫助兒童從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樹立是非觀,建立愛憎分明的個人情感。
二、學前美術教育的現狀
縱觀教育行業,普遍突出學前美術的目的是美育,為了美育會開設相應的美術類課程,素描、色彩等繪畫基礎課程,簡筆畫等專業技能課程,玩具設計、環境創設等職業技能課程,這種模式普遍為當前學前美術類課程的構成。美術課程的靈活性較大,這個特性有利和弊,需要被辯證的看待,靈活性強的課程教師的發揮空間較大,能體現出不同教師的個性和特色,教學容易豐富多彩,但也可能導致課程不系統,課程目標不明確,不同教師的目標也可能會不一致,就算有教學綱要也可能在實施過程中被偏離。亟待確定明確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去美化生活,粉飾周遭環境,而是通過美術這個手段去描繪和記錄美好,美術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引導被教育者打開善于發現美好的雙眼,去深入的觀察。如生活的環境就是一個較好的對象,環境是客觀的,除了美好,也有惡劣和丑陋,正確認識和對待。
另外一方面,小朋友經常被鼓勵描繪世界和平、科技發展、國家富強等等,卻較少被鼓勵去描繪美好的自然,從這一點來看,兒童的自然藝術教育是欠缺的。哪怕部分成人有這個意識,也缺乏對兒童描繪自然的正確引導的方法,兒童喜歡到室外參與美術活動,但更多的是喜歡戶外美術的這種形式,也經常被拘束于程式化的畫法中。這種現象是普遍的,施教者不注重戶外美術的目標,流于表面的形式,對兒童認識自然環境的真實性和培養觀察能力以及五感的開發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三、學前美術教育的未來發展
未來的學前美術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著眼于當今的社會,自然與發展并重,環境惡化了,人類家園遭遇嚴重危機,此趨勢愈演愈烈,好在國家現在非常重視環境的保護,出臺多項政策和規劃旨在維持環境的健康。教育與國家的政策息息相關,尤其是關系祖國未來的學前教育,肩負著兒童自然教育的使命,兒童應該被教育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珍惜自然和保護自然。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脫離不了自然,成人需要自然,兒童更需要。據相關的研究表明,自然在療愈人的身心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成人到自然環境中,會發自內心的放松,兒童在自然環境中能夠放肆的奔跑追逐嬉笑,爬樹踩水,甚至打滾和翻跟頭,心理感到了喜悅得到了滿足,身體也得到了鍛煉。隨時隨地的體力活動是很重要的。孩子們在大自然中玩耍時,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得到的發展才能更加多樣化,并且不像有組織的體育運動收到時間的限制。在自然中玩耍長大,這樣的孩子身心是健康的。但因為當今教育體系和方式的原因,大部分課堂都于室內進行,戶外活動相對較少,更別提自然活動,兒童和自然的關系已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再像父輩祖輩那樣將土地、河流視為精神家園,在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兒童早已習慣于城市的生活和娛樂,野生自然的荒地游玩被室內人造游樂場取代,《林間最后的小孩》第一次提出了“自然缺失”這種病癥,詳述了人類與自然關系的演化,兒童與自然之間的新型關系。很多人因為長期處于高樓林立的環境中,缺乏運動導致各種疾病,而有的人堅持去自然中生活一段時間,身心放松,疾病痊愈。所以人類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將自己與自然脫離,甚至是覺得高于自然,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結果。而教育起著潤物細無聲,水滴石穿的作用,美術教育也能使人重回自然的懷抱。
結語:
“教育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解決問題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學前美術教育需跳出純粹藝術的范圍,站在育人、審美、自然這些層面,緊密聯系社會發展,關注社會事實。不能脫離受教者的成長、社會與兒童的關系來單純的談美術,更不能以師之好,偏離目標的做教育。否則就失去了美術教育的意義,對社會的發展也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這種教育就不是有效的,不是能解決問題的真教育。
參考文獻:
理查德.洛夫《林間最后的小孩》《生命之網》
朱光娛《兒童美術教育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