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憲勇
摘 要: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而不僅僅是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因為生活就是數學知識的本質來源,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是永無止境的。這時高中數學教師就需要在此基礎上來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篩選,進而選擇出能夠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教學策略。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筆者就如何在教學中對其進行應用從創設情境、小組合作以及教師評價三方面展開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數學教學;高中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本質就是以任務為主線,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積極地自我探索,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自己解決世紀數學問題的能力。因而高中數學教師將之應用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可以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進而讓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但教師要注意的是,他們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基礎來進行任務的設計,并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來讓任務驅動教學法變得生動有趣,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
一、創設情境,進行任務的設計并呈現
在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任務進行設計并且呈現。在設計任務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而能夠讓任務的難度適中,可以讓所有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在呈現任務的時候,教師則需要做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呈現任務的環節是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大都不在課堂中。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與任務內容息息相關的生動情境,進而讓他們有探究的欲望。例如:在進行《排列與組合》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筆者為了讓學生理解排列和組合的意義,并掌握其計算公式,進而能夠用其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就設計了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學習去解決情境中存在的數學困難。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所設置的情境如下所示:小明去書店買書,他喜歡的書有6本,但他的價錢最多支持他買2本。那么小明有多少種買書的情況呢?筆者會讓學生盡自己所能地去探究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就已經集中在筆者的課堂中,他們接下來就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探究筆者為其布置的任務。
二、小組合作,進行任務的探究和完成
在運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任務的探究和完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該環節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所發揮的只有引導和監督的作用。此時教師就需要采取措施來提高學生探究和完成任務的效率,他們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讓其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探究,進而發揮集體的力量。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大大節省探究的時間,進而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例如:筆者在呈現完任務之后就會讓學生去探究和完成,此時筆者就會按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性格特征來為他們進行科學的分組。除此之外,筆者還會為學生規定探究的時間,進而保證學生不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地方去。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效率,筆者還為小組內的每一名成員都布置了任務,進而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如筆者會讓小組內領導能力強的學生負責組織探究活動;讓自控能力強的學生負責小組的紀律等。只有學生各司其職,他們的探究效率才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教師評價,進行經驗的吸取和總結
當學生完成任務之后,高中數學教師接下來必不可少的操作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考慮,一是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二則是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所培養的能力。這兩項內容都很重要,前者是知識的儲備,后者是能力的具備。只有同時具有這兩樣,學生在學習上才會有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表揚和激勵,進而讓學生能夠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生探究任務的過程中,筆者會走下講臺進行巡視,進而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并且記錄下來。當任務完成之后,筆者就會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選擇一個代表將探究的成果進行展示,還有他們在該探究任務中所學到的。接下來筆者就會據此進行科學的評價,如有的學生雖然沒有取得好的探究成果,但其整個小組在探究的時候態度特別認真,筆者也因此對其提出了表揚,然后才對他們探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讓學生能夠明白出錯的原因,并因此培養他們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讓他們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樣一來,學生在未來即使脫離了數學教師的督促,他們也能夠積極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因而高中數學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他們就需要堅定不移地走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路線,進而將那些能夠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合理有效地運用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如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需要教師貫徹落實的一項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仲波.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118.
[2]楊志明.論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