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錦芳
摘 要:本文通過指導學生的數學建模,自主動手操作,協同交流和數據分析,探討了長方體體積與長度,寬度和高度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建模;數據分析;核心素養。
1.引言
教育是國家的基礎和加強國家的道路。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和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分析的需求急劇增加。這些能力與數學密不可分。
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主要途徑。它不僅教授學生數學知識,還教導學生使用數學來研究問題并使用數學思想來分析問題。當前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應該認為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滲透數學在教學中的數學意義,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除了教授學生數學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可以看出,數學的核心素養是社會生活,工作和學習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培養具有核心數學的當代學生是數學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信息時代,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自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長方體是一個抽象的空間三維圖形,除了必要的長方體的基本知識和計算能力之外,還要求學生具有空間想象力。小學生剛剛接觸到三維圖形,他們的空間想象力相對欠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尤為重要。
2.1實踐操作,獲得新知識。
在長方體的教學中,班級分為六組人,每組給予幾根小木棍和幾根橡皮繩,每組需要聯合制作長方體,并討論長方體的特點。每個團隊都需要派一名成員來展示和描述團隊制作的長方體的特征。該步驟分三步完成。
2.1.1每組分配12組小3厘米木棍和幾根橡皮繩,每組需要共同生產長方體,并討論長方體的特點。每個團隊都需要派一名成員來展示和描述團隊制作的長方體的特征。每個組都可以快速制作,并得出結論,長方體的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2.1.2每組8個3厘米,4個4厘米小木棍和若干橡皮繩,每組需要共同制作長方體,并討論這個長方體的特點。每個團隊都需要派一名成員來展示和描述團隊制作的長方體的特征。
每組制作的長方體的上下底面是邊長為3cm的正方形,高為4cm,相對的面積相等。
2.1.3每組給予4個3厘米,4個4厘米,4個5厘米小木棍和幾根橡皮繩。每組都需要共同制作一個長方體,并討論這個長方體的特征。每個團隊都需要派一名成員來展示和描述團隊制作的長方體的特征。
2.1.4學生制作的長方體主要分為三類:
(1)上下底面長3厘米,寬4厘米,高5厘米;相對的面積相等; (2)上下底面長3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相對的面積相等。(3)上下底面為矩形,長4cm,寬5cm,高3cm;相對的面積相等。
讓學生自己制作長方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和空間想象能力。然后讓學生上臺展示小組的作品,讓學生通過了解每個小組產生的長方體來理解數學的多樣性,同時激發學生表達和總結數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和數據分析等數學核心素養。
建立長方體的特征需要豐富的具體實踐作為支持。就學生而言,對長方體的理解更多的是整體感知。用小木棍建造長方體可以幫助學生將研究視角指向在數學水平上建立空間概念,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理解教學的關鍵點。在學生建構過程中,獲得了不同的組合和組合。在討論和比較中,探討出長度對長方體形狀的影響。通過實際操作,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學生可以了解長方體的內部結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
2.2通過實際操作,制成長方體的體積。
將每組24個小立方體分成1厘米的邊長,并要求每組共同制作一個長方體,并找出長方體的長度,寬度,高度,表面積和體積,并找出體積和長度和寬度。關系很高。每個團隊都需要派一名成員來展示和描述團隊制作的長方體的特征。
2.2.1要求生產體積為3立方厘米的長方體。學生制的長方體主要分為兩類:
(1)長3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體; (2)長方體,長度和寬度均為1厘米,高度為3厘米。
2.2.2要求生產體積為6立方厘米的長方體。學生制的長方體主要分為兩類:
(1)長3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 (2)長方體,長度和寬度均為1厘米,高度為3厘米。
2.2.3要求生產一個體積為24立方厘米的長方體,并總結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度,寬度和高度之間的關系。學生制的長方體主要分為兩類:
(1)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 (2)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3)長12厘米,2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4)長24厘米,寬1厘米,高1厘米的長方體。
通過小組共同探討,交流,得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它長寬高的乘積。
對于幾何知識的研究,空間概念的發展是一個更優越,更有利于學生后續發展的目標。空間概念的發展應包括觀察,想象,比較,抽象,概括等,從片面到全面,從平面到三維層次的漸進過程;空間概念的形成需要經驗的支持和時間的積累。教師更有必要建立適當的模式來幫助學生,使學生有事物的基礎,理性和系統的發展。
三維圖形的三維性使我們無法透視并看到整體。這需要典型的學習材料來支持。通過查詢活動,學生可以了解體積與長方體的長度,寬度和高度之間的關系。
3.小結
在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更新他們的想法。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我們不能只教他們。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理解內容的本質。課堂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和教學實踐的結合。數學課程是一個整體。要全面了解數學課程的本質和概念,全面掌握數學課程目標,理解數學課程的內容結構,掌握數學的本質,理解數學研究的方法。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應該創造一個合理的情況。合理的情況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教師為學生提供在課堂上操作的平臺,并自己探索真正的問題。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探索和合作,這有助于他們建立數學知識與數學應用之間的聯系。它更有利于學生找到知識學習的意義,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魚比教它更好。” “學習”比“學習”更重要。
參考文獻:
[1]武麗莎, 朱立明. 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核心素養的理論意蘊與實踐要求[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18,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