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對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深刻影響,而且也極大的改變了學生的認知方式、思維模式。部分高校學生由于對是非、善惡的分辨能力不足,對不良誘惑的抵制能力較差,容易被網絡上一些片面的思想或誘導,對學生個人的學業、成長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高校也要關注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充分依托主題教育網站、學生互動社區和“兩微一端”這些載體,以高校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網絡環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思政教育;兩微一端;教育關懷
一、新時期高校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內容
1、學生網絡互動社區建設
大學校園內,學生有較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參加一些社團,如舞蹈社、書法社等。通過開展網絡互動社區建設,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線上可以與社團內的學生成員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對社團發展有哪些好的意見或建議,共同為社區建設、社團發展出謀劃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培養積極、陽光的心態;線下可以組織開展社團實踐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2、主題教育網站建設
加強高校以價值引領為主的主題教育網站建設,一是高校要把自己的校園網站建設好。在網頁設計、內容編排、信息更新、互動反饋等方面要用心研究,既要體現出一般高校共性的特征,也要展現出不同高校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活動開展等方面的獨特風格。二是科學推薦其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思想政治主題網站。
3、“兩微一端”建設
加強高校以互動交流、咨詢服務為主的“兩微一端”建設,包括平臺建設,內容建設。即涉及到硬件方面的建設與維護,也涉及到軟件方面人員結構的組成,這些因素都直接關系到“兩微一端””建設的實際效果。這就要求高校把“兩微一端”日常管理隊伍和專業服務隊伍建立起來。
二、高校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完善建設制度,投入與產出失衡
當前高校雖然十分重視互聯網思政工作,但是由于工作經驗較少,理論研究不足,因此在進行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中,還存在無序性和盲目性的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機制,也就無法為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導。雖然在這一方面投入了較多的人力、時間和財力,但是最終的收效甚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載體建設工作的持續性開展。
2、缺乏人文關懷,思政工作開展效果不理想
無論是在日常教學中還是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中,融入人文關懷才能讓教師轉變角色定位,能夠嘗試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抓住建設工作的重點和方向。雖然近年來高校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是人文精神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在制定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的方案、計劃時,沒有充分的收集和聽取學生代表的意見。由于教師和這些“00后”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思想代溝,導致在互聯網思政工作開展時產生了思想上的沖突,也就達不到載體建設的預期目標。
3、缺乏專業化、復合型的人才隊伍
開展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和復雜性的工作,必須要有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統籌做好前期調研工作,制定周密的建設計劃,注意收集反饋意見,才能推進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持續性的推進。通過調查發現,部分高校雖然按照要求積極部署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但是在專項投入上還有所欠缺,特別是在人員的任用上,存在隨意性。負責載體建設的教師沒有接受專門的培訓、學習,對互聯網思政工作的開展流程、注意事項不夠了解。
三、高校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的可行性途徑
1、做好統籌規劃,重視制度建設
學校方面要立足于自身情況和學生特點,制定關于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的詳細規劃,并且要通過借鑒、學習等方式,盡快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為載體建設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指導。例如,各二級學院要成立關于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的專項小組、部門機構,由二級學院的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做好建設規劃、監督制度執行、接收工作反饋,為載體建設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空間環境。
2、關注學生訴求,融入教育關懷理念
充分了解當代學生的思維特點、認知規律和興趣愛好,是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教育關懷理念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嘗試轉變工作策略,善于吸收學生關于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的一些寶貴建議,作為工作開展的參考。例如在進行專業學術網站建設時,高校可以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借助網絡課堂、網絡直播等方式開展學術活動。
3、組建專業隊伍,師生共建互動平臺
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對新時期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都有深刻的影響,這也進一步凸顯了載體建設工作的重要價值。為此,高校應盡快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和組建專職的教師隊伍,負責開展互聯網思政載體建設工作,包括前期的統籌規劃,面向學生開展調研,收集反饋信息和不斷完善載體建設等。
結語:在“互聯網+教育”時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臨新的挑戰,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通過加快推進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能夠依托這些載體、平臺,更加方便的開展思想政治宣傳、教育,迎合了當代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特點,提高了思政工作成效,幫助大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顧佳靜,張曉波.探索思政方法拓展溝通載體——運用網絡構建高校思政新體系[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8(11):91-92.
[2]楊鈺晗,肖婷.高校網絡新媒體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兩所安徽省屬高校為例[J].傳媒論壇,2019,2(1):35-36.
[3]楊麗娟.用好互聯網這一思政教育新平臺[J].國家治理,2019,217(1):39-42.
作者簡介:王懷(1978.12-)男,遼寧鐵嶺人,大學本科,講師,沈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輔導員兼任分團委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