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文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以及新課改的逐步深化,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熱詞。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涵蓋公共參與意識、科學精神、政治認同和法治意識,其中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培養成為政治學科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求,也是青少年無暇參與政治生活的現實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能增強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促使學生綜合發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本文針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公共參與意識;培養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作用主要表現為:①增強學生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公共參與主要是指公民對公共生活與公共政策產生影響的一項活動。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對國家的前進方向、政治理念、經濟運行規律有所了解,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活動中。教師在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能引導學生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對政府機關及相關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及法律意識,促進學生參與政治生活能力的提升。②完善學生素質。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公共參與意識的培養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過程,也是檢驗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標準,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的政治知識,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難題,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1]。③推動社會和諧發展。高中生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公共參與意識及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關鍵。只有激發高中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使其主動投身于社會現代化建設中,對社會作出貢獻。當然該前提是充分保證學生享有參與國家事務的能力及權利,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這樣方可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彰顯其主人翁的地位。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策略
(一)注重生活題材
哲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對生活的升華與總結。政治學科作為高中學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從生活的視角延伸教材知識,關注生活題材,根據社會生活事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而豐富課堂內涵,構建開放且高效的政治課堂。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例,教師可以從現今的生活狀態出發,提出主題為“節約好還是消費好”的話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探究在如今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的時代背景下,是否依舊要強調勤儉節約?穿舊的衣服能否直接扔掉?怎樣把握節約與消費之間的度?采用什么樣的行動來弘揚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美德?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深思,并在自由辯論環節表達觀點,如:若有真實需求可以消費,且消費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社會經濟的增長,但嚴禁因攀比心理而過度消費,每個人都需踐行勤儉節約,如穿未破的舊衣服、節約用水用電等。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事例或問題,學生能準確掌握消費原則,做到綠色消費、理性消費、適度消費。
(二)進行項目學習
高中教師開展政治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項目學習來搭建探究性平臺,使學生根據自己所提的問題組成學習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自主探究和學習,對項目成果進行分享[2]。以“我國的政黨制度”為例,學生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能大致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制度和多黨合作制度,但基本不了解其中的政協與民主黨派等,甚至認為其屬于理論性讀物,不會影響到現實的政治生活。為此,教師可以與校內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成員約定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與其進行交流,對政協委員的工作性質、具體職能、所做貢獻等加以了解,并根據回答來模擬真正的政協小活動,將最后的探究和調研結果加以展示;同時教師要選取具有創新性意見提交給上級部門,使學生對參與社會行為的過程進行切實感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關注時事熱點
時事熱點能對社會問題進行有效且直接地反映,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入社會熱點事件,使學生從中搜集重點、觸發思考和啟迪,能正確對待生活、看待問題,進而拓展教學資源[3]。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例,教師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可以鼓勵學生針對“扶不扶”等熱點題材進行探究。當前社會上存在著“好人難做”的現象,有些人心存善意想幫助他人,但因害怕被敲詐而不得不采取措施保護自己。教師在教學中可借助多媒體視播放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該小品講述了好人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老人指為撞人者,最后以“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不能讓做好事的人心涼”的大團圓式主題喜劇結尾。當學生觀看完小品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談談對“扶不扶”問題的觀點和感受,進而意識到到幫助他人時要學會保護自己。
結束語:綜上所述,公共參與意識的培養是學生政治核心素養培育中的重要內容,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水平的提高。為此,高中教師在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時,應該立足教學實際,注重生活題材,開展項目學習,關注時事熱點,從而有效滲透公共參與素養,使學生成為有義務、有責任的公民,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興標.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8):137-138.
[2]劉旭東,尹萍.淺析高中思想政治課公共參與素養培養[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8,39(11):90-93.
[3]胡瓊.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素養的培養[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9,(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