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軍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頒布,對小學語文學科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語文是一門語言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人文的學科,在語文核心素養背景的影響下,對小學語文學科進行改革,通過不斷深入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就語文學科學科特點來說,語文學科當中包含許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富含各種情感的文章,通過語文學科可以更好的向學生滲透德育取向的教育。我國在21世紀,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教學目標應該重點放在人才培養上面,通過加強對學生德育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成長為德智體美全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诖?,對小學語文教學成本與質量的實踐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
一、合理利用教材,發掘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
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運用教材,充分發掘教材當中的優秀文化,使課本能夠發揮其最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的對課文內容進行發掘,只是將知識停留在課本的表面,僅僅通過學習文章當中的字詞和語句來揣測作者的內心,而沒有將更多的精力用到深入探討文章的思想,致使語文學科的學習流于表面,降低了語文學習的實際效果。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使小學語文學科的課堂教育提升,就是要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逐漸滲透德育教育。通過搜集大量的資料來豐富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對于德育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和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使他們在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培養較好的文化修養和素養。
要想在小學語文學科當中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導,使他們能夠從基礎就掌握語文知識。例如:漢字“全”,上面是一個人,下面是一個王,對這個字的理解可以是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要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堅韌不屈的毅力、勇往直前的勇氣才可以做到,通過對漢字的拆分,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漢字的內涵,從而更好地在基礎知識當中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構建;又比如“鴿”字,眾所周知,鴿子是和平的象征,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鴿字做好的德育知識,由“合”與“鳥”組成的“鴿”,古時候的鴿子都是用來傳信的,在如今,由于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與國外的合作是必不可免的,而鴿子就象征著我國與西方國家建立的良好友誼。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使學生不斷對課文進行思考。通過對文章當中的搜索段進行分析和賞析,使他們能夠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內心情感,從而和作者達到共鳴,起到事半功倍學會課文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學生對語文學科更加感興趣,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一上冊第1單元第2課“花的學?!睍r。課文中“花在綠地上跳舞、狂歡”,想象這個情景并對這個情景進行思考,想象作者為什么要這么想象,作者這么寫表達了自己怎樣的內心感受,同時要向讀者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從而走進作者的內心,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作者內心達到共鳴,有助于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良好實踐。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僅僅通過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是不夠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能使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的滲透沒有那么自然,而且一味的將德育知識生搬到語文課堂中,不僅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甚至還會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也會導致教師沒有教學熱情。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是要尋求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在語文課堂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例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一些自然中或者學校外的場景通過對媒體課件展示帶入到課堂當中,使枯燥的課堂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讓每個學生都愿意融入其中,和老師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在牛肚子里旅行”時,這篇課文的體裁屬于童話故事,對于童話故事的學習,要求同學們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將文章中的事物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圖像,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課文中一些具體的角色和形象在PPT上表現出來,也可以以視頻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幫助學生展開聯想,走入文章內容,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同時對于課文進行理解,明白兩只小蟋蟀的兄弟情,和他們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使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中更好的進行德育教育。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對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還向大家介紹了在語文課堂中提高德育教學目的的重要措施,希望通過國家社會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并將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青年。
參考文獻
[1]洪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取向與實現路徑[J].教育科學,2019,3501:43-47.
[2]孫世梅.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3]李廣.中日小學語文課程價值取向跨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4]徐湘君.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內容選擇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