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春
摘要:當代大學生肩負著繼承和創新民族復興大業的偉大使命,其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關乎時代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及中國夢的實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構建和完善科學的培養機制,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構建
新時期以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創新創業,鼓勵人民自主創業,以推動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鮮血液和發展動力,肩負起繼承和創新民族復興大業的偉大使命。培育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熔鑄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增強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培育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意義
1、有助于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
我國經濟要逐步實現快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我國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幾乎每年都在增加,他們擁有較高的學歷和較為豐富的學識修養,可以說是我國豐富的人才資源。但現實工作崗位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和影響,卻不能充分挖掘大學畢業生們的學識儲備,充分發揮他們的學識潛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削弱了我國的創新能力。培育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增強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助于緩減國家的人才負擔,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減輕社會的就業壓力,為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生機活力。當代大學生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肩負起繼承和創新民族復興大業的偉大使命及歷史重任。在自主創新創業過程中,當代大學生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學識潛能,積極發揮自身的學識特質,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創新,推動我國經濟新常態有序良好發展。
2、有助于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緩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社會矛盾
我國每年有上千萬的大學畢業生包括研究生、博士生面臨著就業問題,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一直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也成為我國新時期社會穩定,經濟新常態發展的重要因素。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肩負起家庭的生存、生活的重任,如果大學畢業生遭遇就業難,就業壓力大的問題,將會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和因素,有可能給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不好的影響。培育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增強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大環境,增強他們自身的就業能力,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緩解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可以為經濟新常態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生機活力,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人才資源。
二、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過程中遭遇的瓶頸
1、政策社會環境的不暢阻礙了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新時期,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大力提倡和鼓勵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對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還不夠重視,缺乏創新創業的土壤,也沒有良好暢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難度,增加了他們創新創業的支出成本,削弱了他們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我國相當一部分行業企業的發展,主要以大量的資源消耗為基礎,低廉的勞動力為支撐,行業企業的領頭羊們更多地注重短平快的經濟收益。現有的政策社會環境幾乎難以為當代大學生提供輕松的創新創業環境,加之他們自身所面臨的巨大家庭生活壓力及就業壓力,限制和消減了他們創新創業的實踐,阻礙了他們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2、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高等院校積極響應國家的“雙創”號召,開展了一些列的活動和科研項目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但這些活動和科研項目總體來說含金量較低,收效甚微。同時,高等院校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夠重視,意識相對淡薄,創建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形同虛設,產學研一體化的校內實踐基地的配套建設幾乎沒有,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制度相對滯后,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資金難以落實到位,使得培育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創業孵化器難以形成,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三、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構建
1、優化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社會環境
當代大學生要能更好地創新創業,就必須建立國家、社會、高等院校三位一體的良好有序的政策社會環境。政府等相關部門應積極出臺一系列真正鼓勵和保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和激勵機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并真正落實到位;社會以及相關部門要合理為大學生建立寬容的創新創業準入環境,開創大學生創新創業綠色通道;各行業企業要為大學生提供規避風險的創新創業指導和便利,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同時,高等院校應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的培育,充分挖掘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總之,國家、社會、高等院校要為當代大學生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創新創業環境,建立規范合理有效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有效地應用和轉化當代大學生資源。
2、培育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長遠策略,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以便積極有效地應對社會的變化,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同時,當代大學生要實地調研論證,準確把握市場信息,了解市場需求,理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抓住與自己相匹配的創新創業機遇。
3、完善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育體系
高等院校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起著積極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應積極響應國家的“雙創”號召,全面解讀國家的相關政策,開設相關創新創業課程,創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整個高等教育,培育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增強他們的創新創業素養。同時,高等院校應配套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的校內實踐基地,聘請一些綜合素養高、創新創業經驗豐富的專家帶領和指導大學生開展科研工作,充分挖掘他們的創新創業潛力,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其次,高等院校應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加大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扶持力度并真正落實到位。總體來說,高等院校作為培育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創業孵化器,要從培育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創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配套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的校內實踐基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四個方面來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育體系,助力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
總之,我國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仍處于摸索發展階段,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攻堅過程,為了促進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族偉大復興,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道且長,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實踐和培養。
參考文獻:
[1]劉波.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究 [J].讀與寫雜志,2019(6).
[2]徐丹丹.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提升[J].亞太教育,2019(7).
[3]于璐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