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鵬

摘要: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的戰略地位。安徽省正處于工業化建設的重要時期,而能源相當于工業經濟的“血液”,對于工業化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好能源消費影響因素的分析,為能源規劃及政策的制訂提供科學的依據,對于保持安徽省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影響能源消費的國內生產總值、能源產出、產業結構等因素進行實證分析,來確定能源消費與這些因素的相關關系,并且有針對性的對能源的合理有效消費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能源消費、安徽、實證分析
一、研究背景
安徽省正處于從一個農業大省向一個工業強省的轉變時期,工業生產對于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在安徽省產業結構中,鋼鐵、冶金、有色、建材、電力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比重大,金融危機充分暴露出這些產業的過剩問題。當前,這些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又以新的形式表現出來,并有進一步發展趨勢。一段時期內,這些產業面臨嚴峻的產業轉型和節能減排形勢。雖然,目前安徽省單
位 GDP 能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卻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任重道遠。因此,想要實現安徽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費計劃,實現能源的有效供給。安徽省能源結構中,煤炭及火力發電的生產和利用占 85%左右;清潔能源資源匱乏。無海洋能資源,地熱能沒有得到勘探和開發,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也不具有明顯優勢。只有水能和生物質能資源及少量的煤層氣有一定的開發利用,且水能比重下降,太陽能在工業領域的利用開發還沒有起步,農村沼氣也沒有得到全面普及,清潔能源資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安徽省清潔能源的發展。這說明,安徽省的能源結構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占據很大的比重,清潔能源比重很少,優化安徽省能源結構已經成為當務之急。能源對于安徽省發展工業經濟和承接長三角產業專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能源短缺會制約安徽省工業經濟的發展,能源的過度消費也不利于安徽省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合理的能源消費才能實現最優的工業總產值,才能既不影響經濟發展也不造成環境的破壞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安徽省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想要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經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就必須要有一個合理有效的能源規劃,而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費規劃的重要依據就是對能源消費的影響因素的分析。通過分析這些因素與能源消費之間的相關關系,有利于安徽省在工業化建設的過程中走一條環境污染少,能源消費低,資源利用率高的科學發展的路子。
二、設定變量與收集數據
根據以往的學者對于能源消費影響因素的研究情況和安徽省本地的特殊狀況,本文選取了影響安徽省能源消費的三個影響因素:國民生產總值,全省人口總數和能源生產總量。安徽省能源消費總量(萬噸標準煤)作為被解釋變量記為 y,解釋變量之一國民生產總值(億元)記為X3,全省人口總數(萬人)記為X2 ,能源生產總量(萬噸標準煤)記為X1。本文選取的數據是 2009~2017 年安徽省統計年鑒的數據。
三、建立模型
四、政策建議
通過對安徽能源消費情況的計量分析,我們找到了兩個影響安徽能源消費的主導因素:國內生產總值和能源生產根據以上的計量分析,我們提出了以下幾條政策建議:
(1)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果想要較少的能源消費,就必須要優化安徽省的能源產業結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鑒于煤炭在安徽省能源消費中的主導地位,因此要大力推進煤炭凈化技術創新,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大力發展水電、微水電、沼氣、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的開發和利用。
(2)合理平衡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發展綠色經濟。在安徽省的能源結構里,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不能一味為了經濟增長而過度的消耗有限的能源,要在兩者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3)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產業經濟。安徽省的第二產業中有很多是高能耗的產業,這些產業對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經濟效益不是很高,如果想要合理地的進行能源消費,必須要漸進性的對這些產業進行改進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