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奇
摘 要:隨著傳統教學模式在教育中的弊端日益凸現和新式教育模式的逐漸推廣,在小學教育中,教育者更加重視的是個性化教育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經無法與時代潮流相接軌。所以,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將個性化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機結合。
關鍵詞:德育管理;個性發展;個性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1-0157-01
1.德育管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現狀
德育管理是指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進行教育管理,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生的品德教育是建立在成績的基礎上的。換句話說,只要成績好就有可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和表揚。同時,許多老師也不注重因材施教,一味讓學生吃“大鍋飯”。這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也不利于在課堂開展個性化教育。所以,我們需要改變老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2.德育教育需要融入個性化教育
當前,中國的德育教育過度強調道德的作用。雖然道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但是過度強調就會不利于個性的多樣化發展,嚴重壓抑人的個性發展,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發展,但是這不利于個人和整個民族社會的發展。例如,在明清時期,政府提倡學四書五經,寫八股文章,不允許創新的發展,甚至出現一種新思想剛剛萌芽都可能會被稱為“異端”。這導致了明 清時期文學思想萬馬齊喑。所以,我們需要融入個性化教育。鼓勵老師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
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不僅需要知識人才,更多的是需要個性化創新性人才,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主動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個性化教育。
3.小學德育管理中融入個性化教育的策略
(1)加強組織管理 在德育中踐行個性化教育理念
過去傳統的教育理念誤導我們認為成績就是衡量一切的標準,把提高成績放在教學任務的首位。所以,我們應該建立合理的德育組織全面負責學校的德育管理,專門負責收集如何進行德育管理的方法和老師們在德育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公開方法和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尋找更多,更合時宜的方法。同時,也要讓學生意識到德的重要性,不要一味沉迷于學習,忽略思想道德的提升。
德育管理不僅需要組織的領導和學生的配合,同時也需要老師轉變教育理念。樹立德育中實行個性化教育的教學理念是教育者在課堂中踐行德育中個性化教育的前提。理念是行動的指導老師,只有老師在心中樹立這種理念,才能在課堂上有意識地進行個性化教育。
例如可以再班級各種競賽活動,營造表現、展示個性特長的氛圍,及時鼓勵學生取得的點點進步,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不斷發展。五年級段根據學生中高段轉變時心靈產生的變化,組織了“爭當合格小公民”知識競賽,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知道在家要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上應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應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應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在獨處時應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勵、勇于創新的“小主人”。
(2)培養自主管理 建立個性化教育機制
以前,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關心方面太過單一,只注重學業成績。老師應該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自主管理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由被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遠離不文明習慣,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認識自身的價值,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
進行德育中個性化教育,我們不僅要有這種教育理念,也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為他們的個性發展制定合理的規劃。我們充分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注重他們的道德層次性。
建立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品德評價機制,這是推動個性化德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每個學生生來都是注重個人的表現在別人中的印象。我們只要建立品德評價機制,才能促進學生自由個性的發展。
(3)熱情關懷學生 喚起學生的美好情感
首先,班主任要熱情幫助學生,科學指導學生,真心愛護學生,真誠感化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具體方法有:一是要選擇適宜的教育環境。為適應不同地點、場所和氣氛,班主任要流露不同的感情;表達感情,也要選擇適宜表達這種感情的環境。其次,班主任要在調整學生不良情緒、激發學生積極情感、培養學生美好情操上下工夫。充分挖掘和運用“事實”、“道理”中隱含的情感因素來教育學生,使學生知情交融,以理智支配感情。注重用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教育載體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實施愛的教育,尊重、關心、理解學生,讓學生懂得愛,學會愛。
學校可以開設心理輔導室,幫助學生確立自我意識。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調控自己,堅定“我能行”的信念,定期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每班班主任重點對該班的問題學生進行及時的輔導,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總結
德育中的個性化教育發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到。我們需要不斷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友生.論全球化對人的個性發展的影響[J].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7(4):57
[2]陳堅.論個性化道德教育[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