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路遙 施中明 楊毅
摘要:當前,隨著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手機已不再是一部簡單的通訊工具,其功能還包括:交友、購物、休閑、娛樂及學習等一系列強大的功能。手機在給大學生帶來方便的同時,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正確引導大學生科學使用手機,樹立正確人際交往生活理念和交往觀十分重要。本文以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對策,以便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成長。
關鍵詞:手機;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負面影響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意義
“大學校園是教育要素、顯性與隱性的文化要素有機結合而構成的獨特的文化場所。”手機的興起深化了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也影響著大學生的交往關系。人際交往也稱作人際溝通,指“人與人之間溝通信息的過程,即人們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傳達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交流過程。”大學生人際交往相對于人際交往而言,主要體現了交往主體身份的特殊性,是人際交往根據主體劃分后的一個分支。大學生在校園里的人際交往則體現為與同學、老師等人群之間的交往。“人的本質力量是在社會性的活動中發展起來的,而人的社會性活動是靠人際交往手段去實現的,人際交往是人類滿足各種需要的必要手段”。也就是說,大學生要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只有通過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才能促使自身價值的實現,促進大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與自我反思,以完善自我認同[1]。
二、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負面影響
(一)過度依賴手機社交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超八成大學生日均使用手機為5.2小時,大部分大學生離開了手機,如“回到原始社會”一般寂寞、空虛和無事可做。過度沉迷于手機,較容易忽略周邊環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用手機交友聊天等活動替代正常現實社交生活,享受移動端帶來的“休閑和快樂”,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會利用虛擬空間進行人際交往,但在現實生活中缺少主動性,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溝通能力,使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與同學的交流逐漸減少,甚至當代大學生交朋友、談戀愛都要依靠網絡,隔壁宿舍之間都不再走動、交流。因此,會出現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退化,室友、同學、朋友之間關系疏遠等各種人際交往問題[2]。
(二)降低大學生的誠信度
由于手機信息交流的虛擬性、匿名性等特點,大學生無法通過面與面的溝通方式傳達想表達的情感內容,再加上社會經常會出現一些利用手機進行詐騙的負面新聞,大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會出現不信任的問題。由于網絡人際交往的虛擬性,一些大學生不會付出真實情感,大學生利用假照片、假信息進行交友的問題頻頻出現,最終導致在實際交流中出現的人際交流不真誠以及人際交往缺少責任性的問題,無法滿足對現代人才培養的需求。
(三)淡漠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關系
在生活中,手機可以通過文字、視頻等方式進行交流溝通,但是在這種交流溝通中,缺少面對面溝通的真實體驗感,會沖淡彼此之間的人情味以及感染力,更為嚴重的是在實際生活中與朋友的交流較少,大學生在手機社交軟件中隨意表達自己的感受,可能會導致理解有誤,產生誤會,在這種惡性循環下會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大學生的社交之道變得佛系,他們懶得花心思去維護各種關系,好友之間的關系也僅靠“點贊”維系,這種情況使得大學生產生淡漠、心理焦慮等問題,嚴重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關系[3]。
三、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對策
(一)積極組織開展增進交流活動
面對大學生過度依賴手機社交的問題,高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針對性強、大學生參與度高的團隊活動,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交往交際小常識等相應課程。團隊活動旨在培養和鍛煉大學生交流互作、溝通能力,不僅能夠激發大學生交流和溝通欲望,還可以幫助大學生主動放下心理包袱、自發參與到現實生活的交際中。通過活動平臺,大學生積極學習講授的內容,并快速轉化和利用在活動中,讓彼此感受到交流的重要性,主動體會到被需要、被接受、彼此信任等實際感受,進而更多地選擇脫離手機,走入現實中,體會現實人際交往的樂趣。
(二)提升自律意識加強媒介素養
首先,大學生增強自身的自律意識必不可少,自律和他律的有機結合是當前環境下人際交往的前提。因此,大學生在開展手機社交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恪守規則,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言行。第二,在處理人與人間關系時,不藏有損人之心結交朋友,不考慮貧富貴賤,真誠與人為善,平等友好交流。第三,堅守角色底線,時刻提醒自己身處現實社會,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力去抵制各種誘惑,在虛擬社會中誠信做人,在實際生活中成為榜樣。其次,培養大學生自身媒介素養。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媒介素養,才能理性處理各種虛假信息,自己為自己把關,在手機世界里游刃有余,迎接手機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挑戰。這就要求大學生學會判斷媒介信息的意義和價值,懂得創造、傳播信息的知識與運用技巧。唯有如此,在面對大量的手機信息時,大學生才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維護手機社交環境的和諧穩定。
(三)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
以自我為中心是影響人際交往關系質量的因素之一。處理好人際關系首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且不可孤芳自賞,盛氣凌人,更不可一意孤行,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在交往中,大學生要學會誠信待人,善于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可以不正當的目的或企圖去接近對方。
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不讓手機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高校方面應積極組織開展增進交流活動,學生自身方面要提升自律意識、加強媒介素養及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最終消除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困境,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倪穎,陸彤焜.“拇指文化”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研究[J].高教論壇,2018(04):100-103.
[2]劉揚,李玉祥.手機媒介環境下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問題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6(43):126-128.
[3]趙司迪.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08):225.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邢路遙,女,漢族,1994-7-26,遼寧省凌源市人,學歷:本科,專業:麻醉學。
第二作者:施中明,男,漢族,1998-1-20,安徽省六安市人,學歷:本科,專業:臨床醫學。
第三作者:楊毅,男,仡佬族,1995-10-20,貴州省遵義市人,學歷:本科,專業:臨床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