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駿
摘 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也很難發揮其優勢,因為課程資源的豐富性和迫切性程度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現水平。當今普通大眾在生活、工作中需要數學,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數學,這些都成為更好地開發數學課程資源的素材。那么,什么是課程資源?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究竟有什么意義?開發利用數學課程資源的途徑有哪些?這些都是迫切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認真加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程資源;應用于開發
1.數學課程資源的內涵
首先,教師必須弄清數學課程資源應該包括哪些方面的資源。如果從資源的表現形式上分,數學課程資源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文字資源:以紙質圖書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源,如數學圖書、報紙。
(2)音像資源:錄像帶、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保存的資源。
(3)網絡資源:在互聯網上的數學資源。
(4)實物資源:可以進行數學操作、參觀的資源,如數學學具、身邊環境。
其次,教師要明白開發數學資源的途徑,以便充分挖掘資源為教學服務。一般說來,開發數學資源有以下途徑。
(1)教師與學生在平時看書、讀刊、看電視、聽廣播時,要留心出現與數學有聯系的信息,如數據、圖表、圖形等,并要記下,以便在教學或學習時使用。日積月累,將會使數學學習的資源豐富起來。
(2)調查、訪問等是開發數學教學資源的有效途徑。《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師與學生就必須接觸社會實踐,深人了解數學在社會的各個層面上的體現。
(3)收集書刊、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上的資料。按課程標準編制的教材,信息量大,但又顯得比較簡單,很多東西只提了一下,需要教師補充相關的資料充實課堂,為學生提供比較多的閱讀材料,才可能使相應的教學落實到位。這就需要教師博覽群書,努力發現能夠為課堂教學服務的資源。
(4)開發和利用圖書館、實驗室、電腦室和各種活動場館。隨著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學校、社會公益設施日趨完善,各類適宜青少年活動的場館逐漸多了起來,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設施,為教學服務。
2.挖掘數學課程中的人力資源
人的發展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離不開家庭、社會的支持。課程資源按空間分布,可劃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學校作為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主體,要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校外課程資源,必須以家庭、社會為學校開發和利用其課程資源創造條件為前提。人本身就是最豐富的活資源,我們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就是最主要也是最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生也是一種課程資源,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作為一種活的課程資源的優勢,努力在學生中營造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氛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
2.1努力開發教師中的課程資源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面臨的是新的課程環境,教材內容、教學要求、學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一是在教學思想上,要將以知識、技能的傳授為重點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二是在教學方式上,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三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技能;四是在教學準備上,教師不僅要準備教材上的知識,還應廣取博覽,覽大千世界,取眾家之長,吸取一切文化精華,為自己所用,并用之于數學教學。
2.2努力提高數學課程中的學生資源
(1)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課堂,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生命活力的舞臺,更是他們表達內心世界的平臺,是他們生命成長的場所。每位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不同,生活體驗也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學生的生活體驗應成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以豐富課堂教學,使之與教學內容、目標發生良性互動,借助這種課程資源達成教學目標,同時生活體驗得到檢驗、修正與豐富,實現二者的暢通、互補與融合。
(2)善于利用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和多樣化的探索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真正關注,真正做到尊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使課堂成為完整的人的生命成長的空間,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課堂中學生不同思維方式的尊重、發掘與引導。這也是教學過程中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
3.努力開發教師中的課程資源
努力開發教師中的課程資源,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致使教師自身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課堂教學效率低。實際上,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直接關系到課程改革的成敗。因此,教師應注意自身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1更新傳統教學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
(1)在教學思想上,要將以知識、技能的傳授為重點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2)在教學方式上,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3)在教學準備上,教師不僅要準備教材上的知識,還應廣取博覽,覽大千世界,取眾家之長,吸取一切文化精華,為自己所用,并用之于數學教學。
3.2重視對學生的調查研究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對學生情況一無所知,致使學生對數學課缺乏興趣,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少教師不能對自己的課堂進行總結與反思,如一些教師“十幾年如一日”地使用一本教案進行教學,教師的教學缺乏創造性和藝術性。“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教師只有深入地調查、研究學生,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編制調查問卷,課下與學生交流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是否對數學課感興趣,希望學到哪方面知識,希望教師怎樣講課等。這樣,教師通過調查學生情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了計劃性,可以使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避免了教學的盲目性。
4.開發利用信息資源
首先,教師應通過網絡進行數學教學。有條件的教師可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教師可讓學生通過網絡去解決自己不會的問題,如,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查找下載有代表性的題目,或歷年中考題進行解答,或在計算機上做數學題等,這些都不失為很好的學習方式。
其次,教師要建立數學信息資源庫。教師要通過創建校園數學網站或個人網站,建立起數學信息資源庫,鏈接外校及其他教育網站,特別是數學教育網站師生共同了解數學信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5.應避免的認識誤區
在關注課程資源開發中,“改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不能與削弱書本知識等價,學校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學生必須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
過分強調“重要的不在于讓學生學到多少數學知識,而在于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提高數學素養”的做法是片面而有害的,它降低學生認知的起點,必將導致數學教育質量的下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須以服務于書本知識的學習為主線,把學生置于豐富的生活實踐中,讓其在各種各樣的生活情境與現實情境中去感受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從而為學生開啟通往數學殿堂的大門,引領學生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和神奇。
參考文獻:
[1]佚名. 淺論初中數學生成性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 中學數學(初中版)下半月, 2018(18):60-63.
[2]錢守旺. 留心處處皆資源——談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 中國教師,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