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華
摘 要:在計算教學中,運算能力是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算理和算法是核心內容,會算和用算是核心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記憶式教學”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將針對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高要求下落實計算教學內容的從機械記憶到意義理解的轉型和改革,從而實現核心素質教育培養(yǎng)展開探討。
關鍵詞:計算教學;核心素養(yǎng);意義理解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的提高,教育教學越來越注重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傳統(tǒng)的只注重技能的教學模式已經漸漸顯現出了弊端,但就目前看來,計算教學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還未形成具體的具有規(guī)范性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一、計算教育現狀
現階段,計算教育主要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以教師和教材為主體,通過教師的板書串講向學生灌輸教材上的理論內容,包括定力和公示等等。學生在課堂中往往只需要扮演“聽眾”,只要做到背下來公式和掌握“解題模板”即可,長此以往,課堂氛圍只會越來越枯燥,學生對于這些定理也只是一知半解。
計算作為人類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工具,如果缺少問題,或者是根本就脫離了現實生活情境的計算,其價值永遠也體現不出來。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準對于計算類學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面對新時期學生的更高層次的教育需求下,展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局限性,傳統(tǒng)的“機械記憶”式授課手段需要進行轉型與改革。新時期下的計算教育,其重點在于教與學,在于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教材所講述的理論知識并自主靈活運用,主要解決如何引起、維持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利于發(fā)展學生在計算方面的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在內的核心素養(yǎng)。目前的計算教學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還未形成具體的具有規(guī)范性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二、如何促進教學方式從機械記憶向意義理解轉變
1.豐富教學情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課堂上,往往只有教師拿著教材講讀的聲音和粉筆在黑板上書寫的聲音,學生互動的聲音少之又少,單調單一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容易使學生失去對于學習計算類學科的興趣和熱情,導致學生為了成績而對教材進行機械記憶,很難做到主動思考和深入理解知識內容。教育教學工作者應走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圈,學習使用更具有活力的多媒體技術,將多媒體與教材知識有機結合,把枯燥的知識以靈活生動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或者教師通過設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課堂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報名,站上講臺向其他同學講解對應的課程內容,既能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去理解計算類學科中的思想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教育素養(yǎng),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2.側重學生體驗,結合實際生活
對于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課堂來說,教材是課堂中所有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教學都是圍繞著教材展開,雖然這樣可以保證教學方向的準確性,但是長此以往下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獨立思考能力都會受到限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育教學工作者應對學生的感受和學習情況有基本的把握,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注重學生體驗,整合教材資源和實際生活素材,將教材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消化知識,防止學生因為不理解而進行機械記憶。比如,在學習重量及其單位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身感受1kg的物體是一個怎樣的概念,來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于重量的認識與理解。此外,教育教學工作者在課下為課堂教學作準備時,可以多查找一些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料和文獻,對教學內容加以豐富,拓展教材上的知識,幫助學生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意義上的升華,讓學生對計算教育中蘊含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能夠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全面落實新時期下對于學生的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
結束語
對于計算教育類的學科,在課堂上教師扮演主要角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漸漸顯現出了弊端,“機械記憶”“填鴨式教學”不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也是終究會被時代淘汰的。計算教學模式向著注重意義理解和學生體驗的方向進行轉型與改革,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學生對于更高層次教育水平的追求。教育教學工作者應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靈活結合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側重于學生的課堂體驗進行深層次理解知識意義的計算教學,避免學生對教材中的公式和定理等產生機械記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計算教育的思想方法,從而真正將核心素質培養(yǎng)全面落實到計算教學中。
參考文獻:
[1]王松光 . 主題統(tǒng)領校本課程,素養(yǎng)引領學生發(fā)展——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主題綜合課程開發(fā)研究[J]. 華夏教師, 2017.
[2]陳玲玲.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J]. 文理導航(下旬), 2018(1):28-28.
[3]藍藝明.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6, 16(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