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玲
計算幾乎貫穿于小學數學所有內容當中,對學生有效學習具體知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而每一個小學生的獨立計算能力都需要達到一定水平,否則其數學素養綜合發展很可能就會因為助力不足而停滯下來。與此同時,新時期新課標對數學學科教學做出了新的規定,教師們需要將自己的工作重點逐漸轉向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而獨立計算能力恰恰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需要數學教師予以足夠的重視。基于上述現實情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在培養學生獨立計算能力方面投入充足的時間與精力,最終順利完成相關教學任務。因此,在當前全新教學環境中,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在“以生為本”思想的指引下給予學生主體充分尊重,進而在“精講、善探、勤思、活用”八字方針的指引下展開具體教學研究活動,優化自身教學工作,促進小學生獨立計算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一、重視教師精講,提高小學生獨立計算鍛煉科學性
一般情況下,要想有效增強學生獨立計算能力,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給予學生充裕的自主鍛煉機會。同時,教師還需要認識到一點,即小學階段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各方面能力素質還比較低,因而單憑他們自己進行學習鍛煉的話,最終往往很難實現既定目的。因此,數學教師就要加強對小學生進行精講培訓力度,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有效提高小學生獨立計算鍛煉活動的科學性,提高學習質量。例如,在基于《混合運算》部分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計算能力的時候,我就加強了對他們的教學指引。首先,在向學生們傳授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分步列式等內容的時候,我引用了包括開展游戲、創設情境等豐富多樣的教學策略,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具體獨立計算行為我也給予了詳細提示與指引,如在鼓勵學生計算(38+12)×50、60÷(5×4)等習題的時候,我首先針對習題蘊含的計算規律進行了科學講解,幫助學生明確了計算思考方向,接著在給予學生一定回味理解時間之后,我又進一步為學生拓展思考及聯系現實自主探索實踐指引了正確方向,最后才將時間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獨立完成計算任務。這樣,小學生獨立計算鍛煉活動的科學性就在我的教導下大大提高。
二、強調課堂留白,提供充足善探計算能力鍛煉空間
數學計算能力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質,衡量學生相關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也在于他們是否能夠迅速準確地完成計算實踐任務,達到既定教學要求,但是很多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都沒有為學生提供較優的練習環境,影響了其能力提升。因此,當前數學教師就需要注意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提供充足鍛煉探究計算能力的空間。例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加與減》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有效培養他們的獨立計算能力,我創新引入了留白手法。具體而言,在完成課標規定基本教學任務之后,我為學生們出了一定的練習題目,如“34+56+31”“45+24+71”“現有香蕉6個,蘋果8個,梨25個,一共有多少個水果?”等,要求學生們進行解答。在此期間,我并沒有為了趕進度而急于進行下一個環節,而是在全面了解學生數學能力并綜合分析他們本堂課表現的基礎上,預留了一定的空白時間,鼓勵學生們深入探究分析并努力憑借自己的力量去解析計算。在此充足的獨立空間里,小學生們慢慢變得更加善于探索研究,獨立計算能力也隨之提升了。
三、開展競賽活動,挖掘小學生的內在勤思計算潛能
在進行計算能力實踐鍛煉過程中,小學生勤于思考鍛煉的積極性與潛能是不可或缺的,在此因素助力下,學生們才能夠擁有持續鍛煉提升的動力,堅持持續參與到具體學習活動當中,最終促使自身獨立計算能力達到預想水平。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們進行計算競賽活動,借助積極氛圍的感染,充分挖掘學生勤思計算的潛能。例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除法》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我為學生們準備了諸多練習題目,如“一運動員在一段直線跑道上跑了3個來回,一共跑了300米,請問這段跑道的長度是多少?”“在某文藝匯演活動中,有960名舞蹈演員將會參加表演活動,如果把他們劃分成8個小組,每組5個隊,那么每隊有多少舞蹈演員?”等,然后借助計算機一一展示給學生們,每展示一道題,班級學生就要積極舉手示意解答,并給予最先舉手學生解答機會,答對一題積一分,比賽結束后我則對學生們的得分情況進行統計,最終按照事先規定給予了得分最高者一定的物質獎勵。在比賽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自然而然地被緊張積極的氛圍所感染,數學思維得到最大程度激活,從而也就引發出了持續積極思考及獨立計算的潛藏意志力與能力,有益于實現優質鍛煉。
四、結合現實活用,鍛煉小學生們的綜合性計算能力
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去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諸多問題,那么學生們學習鍛煉獨立計算能力的目的也就更加傾向于生活問題解決,同時這也是衡量學生計算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因此在平時學科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就有必要在基礎教學訓練基礎上為學生布置諸多應用性練習任務,給予他們充分的實踐鍛煉機會,益于其綜合性計算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完成《乘法》部分課堂教學任務之后,進入作業布置環節,為了對學生獨自計算能力進行綜合性鍛煉,我就為學生們布置了融合一定生活元素的計算應用習題,其中包括“某航天飛船每秒鐘飛行9千米,請問點火20秒之后飛船離地面的高度大約是多少千米?”“同學小王今年12歲,奶奶的年齡比他的6倍少4歲,請問奶奶今年多少歲了?”等,要求他們盡可能憑借自己的能力努力完成解答。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就需要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思考運用課上所學的知識,那么,在綜合考慮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其自身計算能力也可以得到科學有效的鍛煉,最終促使自身綜合獨立計算能力大幅提升。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大環境下,小學數學學科當中的計算教學部分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作為核心素養體系當中重要一項內容的獨立計算能力越來越不容忽視,但現實教學中問題依然重重,因此各任課教師就需要繼續進行深入研究與自主改進,以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提升。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