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莉莉
摘要:通過對靖江市7個社區體育設施的數量種類和布局進行實地問卷調查,測量并記錄體育設施占地面積,對代表性的小區居民發放問卷填寫,回收問卷統計,總結出靖江市體育設施的基本情況,體育設施數量和種類偏少,難以達到居民健身效果,開放程度一般,總體的建設規模未達到規定標準,后期管理者對設施的維護更新也不足。相關部門要加強重視,提高居民和健身意識,組織體育活動,設施建設,提升居民對體育設施的滿意度,促進社會進步。
關鍵詞:靖江社區;體育設施;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文化產業的不斷完善,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取得了質的飛躍,但現代生活方式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社區體育的發展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體能的下降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全國極端活躍,開創了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提高了公眾的體育鍛煉意識。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是靖江市社區體育設施現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和國家圖書館等網站查閱社會體育設施建設相關論文,對部分內容歸納總結,為本課題提供理論依據。
2.訪談法
為更好了解靖江市社區體育設施的現狀與以后發展問題,對靖江市體育局領導進行電話交流,再通過社區管理人員以及體育相關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達成一定的共識。
二、結果與分析
(一)靖江市社區體育設施基本情況
1.靖江市社區體育設施的種類與數量
社區體育設施場地由室內場地和室外場地組成。有些位置較好的社區有室內場地,包括健身房,籃球館,乒乓球館等,絕大多數社區都有室外場地,室外籃球場、羽毛球場、學校操場、單雙杠以及一些固定器械等。
健身路徑在10個社區所占比重最大,其使用簡單可鍛煉到關節與肌肉,相對安全。籃球場也是每個社區的標配,數量僅次于健身路徑,10個社區中有9個社區都配備了乒乓球和羽毛球場地,可見小球運動還是有受到重視;而棋牌室和泳池部分社區配備,占調查社區總數的50%,另外足球場最少只有2個社區配備了,占調查總社區的20%,由于足球場地過大,投資成本高,經常參與足球運動的人數也少,因此房地開發商都不愿意承擔風險投資過大體育設施。此外其他的的運動場地如臺球室,輪滑場地,門球等幾乎沒有配備,小城市這些運動項目流行度不高,專門培訓機構也少。大眾喜歡的籃球,乒乓球場地配備還算合理。每個社區還都有一小部分空地留給居民自由活動,打拳,跳舞等。
10個社區中,配備數量最多的是新西,其次是正南,江華,虹興,晨陽,富陽。這6個社區體育設施數量都超過30個。這是由于,它們處于商業繁華地,周邊的住房單位多,學校分布較密集。其余的4個社區地理位置較偏,社區的住房單位沒有翻新,因此設施數量相對缺乏。
2.靖江市社區體育設施的布局位置
在這個忙碌的社會里,工作占據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有健身意識的人會在空閑的時間里積極地投入到鍛煉中,那么多數居民會優先考慮距離近,交通方便,設施齊全,環境好的場地進行體育鍛煉。對居民“去周邊公共體育設施是否方便”進行調查得出如下內容:
3.靖江市體育設施的開放情況
靖江市城區的部分社區配備的固定健身設施基本上都是全天免費試用的,不過設施區域晚上很少有專門的燈光照射,僅僅是利用路燈或住宅區余光進行鍛煉,居民受傷的風險很大。部分占地面積大且需要人經營的場地是有專門投資者進行管理收費的有足球場,游泳池。
(二)靖江市社區體育設施的利用現狀
1.社區居民進行體育鍛煉情況
跑步是最常見的運動類型,其中漫步又占其中一大部分。走路,跑步是居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占總人數的48%。間接反映出社區的種類,數量不足限制了居民做出更多選擇。其他類型如球類運動,固定器械和健身操的人數比重都在8%-14%之間,武術和游泳是很好的養生運動,當今也會越來越流行,但是選擇的人數卻沒有達到5%,溫度限制了游泳,師資限制了武術。
2.社區居民體育設施使用情況
在256位每周鍛煉居民中能使用社區體育設施的只有80人,占總人數的31.3%,剩下的68.7%的居民日常鍛煉中沒有利用社區的體育設施,很明顯居民對社區的體育設施使用率不高,平均每三位居民中有一位會選擇使用體育設施進行鍛煉。
三、結論
(一)場地設施種類數量缺乏
這些年房地產為了更大的利益,將住宅區擴大到體育設施的區域,將道路做的寬,犧牲掉體育設施用地面積,降低設施的花費。本該是泳池或球場的規劃地,一下子減小泳池的面積,球場只有半場。這樣看來,與國際規定的場地面積大相徑庭。
(二)體育設施維護更新不及時
靖江市社區體育設施的更新及維修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調查過程中已經發現部分社區器械已經出現掉漆生銹的損壞無法使用的現象,包括周邊長出雜草,嚴重影響小區的美觀,居民的心情。老化嚴重的設施不僅以后無法使用,而且還會引起居民的受傷事故。
(三)健身工作指導員缺乏
在很多設施上未見到使用說明和圖解,顯然社區資源管理者沒有重視,另外體育指導員在室外場地工作的幾乎是沒有的,社區內居民不會使用,設施一直閑置,居民們練不出效果,許多器械也成了擺設。
參考文獻:
[1]張東立.秦皇島市社區體育設施現狀與利用的調查研究[D].碩士論文,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3.
[2]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3]楊永祥.廊坊市社區體育健身設施現狀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4]呂樹庭,周在平等.社會學視角下的社區體育—社區體育概念之管見[J].福建體育科技,1997(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