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要:目的 對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心血管內科收治的急性心絞痛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自愿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依那普利與阿司匹林的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氯吡格雷治療,對比觀察兩組的心絞痛持續時間、膽固醇水平、血壓的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持續時間、發作頻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膽固醇、收縮壓、舒張壓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應用氯吡格雷治療,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治療
引言
心絞痛是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病癥,尤其是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人數不斷增加,使得發生心絞痛的人數逐年上升,對患者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構成極大威脅。導致急性心絞痛發作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患者心肌發生急劇暫時性的缺血缺氧,多種原因均可促使心絞痛發作,如情緒激動、勞累、暴飲暴食、寒冷刺激等,而加強對心絞痛有效治療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探討了心內科治療急性心絞痛的方法以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符合實驗研究標準的70例急性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65.4±4.8)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83±1.63)年。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63~84歲,平均年齡(68.9±4.6)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72±1.9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住院治療初期接受身體檢測確診為急性心絞痛患者,且治療配合度高。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曉并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式治療,主要用于常規心絞痛的治療,如常用他汀類藥物調節脂質等,服用藥物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藥物。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氯吡格雷治療。氯吡格雷的用藥方法如下:75mg/d,28d/療程。治療期間對患者的心絞痛改善情況、發作頻率等進行仔細的記錄,評估并記錄心絞痛痛感是輕微還是劇烈等,以便對用藥效果進行及時的了解。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與發作時間,測量兩組患者的膽固醇、舒張壓與收縮壓三項指標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軟件,其中(±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方式為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 果
2.1兩組心絞痛發作頻率與持續時間對比
經4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持續時間、發作頻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的膽固醇與血壓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膽固醇、舒張壓、收縮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的膽固醇與血壓水平明顯改善,且三項數據均由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 論
急性心絞痛的臨床發病率較高,心絞痛發作后患者會表現出心前區急劇悶痛、壓榨痛等,心絞痛發作每次持續時間可為1-2min,也有些患者心絞痛發作時間會更長,但通常可在15min內得到緩解。導致心絞痛發作的原因較多,如情緒激動、過飽、過勞、吸煙、受寒受涼等,不但極大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也會對患者健康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因此需要對此類疾病引起重視,積極治療。治療急性心絞痛的常規方法主要給患者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達到快速緩解癥狀的目的。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藥物可緩解病情,提高治療效果。臨床常應用阿司匹林、依那普利等藥物競爭性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可有效預防血管緊張素Ⅰ轉變為血管緊張素Ⅱ的過程,顯著提升血漿腎素活性,減少醛固酮分泌量,進而使血管阻力有效減少。依那普利可通過干擾緩激肽降解,減少血管阻力,使血管擴張,增加血管內血液量及含氧量,使心臟負荷有效減少,抑制血小板集聚作用,有效緩解心絞痛癥狀。阿司匹林中有效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有效抗血栓,以防出現不穩定心絞痛導致心腦細胞處于缺血狀態,同時阿司匹林的藥物穩定性較高,用藥治療后藥效持續時間較長。但是,經臨床實踐發現,應用阿司匹林、依那普利等藥物進行常規治療時,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時應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從而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絞痛發作頻率與發作時間。氯吡格雷是一種ADP受體阻滯劑,可結合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體,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促進血小板活動,聯合依那普利與阿司匹林等藥物時,可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常規藥物治療,在依那普利與阿司匹林聯合用藥的基礎上應用氯吡格雷,可有效控制心絞痛發作次數,縮短每次發作時間,提高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的膽固醇水平與血壓水平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氯吡格雷可改善血脂與血壓水平,從而有效控制心絞痛癥狀。
對于心血管科急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治療,通過詳細分析,可采取以下措施幫助患者減輕癥狀:(1)在急性心絞痛發作時,患者必須要馬上暫停所有活動,采取平臥的姿勢,并調整好自身的呼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隨時家中配備氧氣設備,患者在發病時可以進行吸氧的方式來緩解癥狀。(2)在急性心絞痛發作時,可以采取穴位按壓的方式,必須精準找到患者的足三里處的穴位位置,并用力按壓,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幫助患者緩解心絞痛的疼痛狀態。(3)在急性心絞痛的情況下,患者可以服用硝酸甘油進行治療,根據不同患者的癥狀,服用劑量為每次1至兩片,服用后認真觀察患者的反應情況以及服用效果,如果沒有得到任何緩解,可以繼續適量加大劑量服用。綜上,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結合70例急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在治療過程中,采取隨機的方式將患者劃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分別采取兩種不同的治療方式,分別是常規的治療方式和常規加氯吡格雷藥物的治療方式。臨床治療資料顯示,在心血管內科治療急性心絞痛的過程中,關于心絞痛的次數和疼痛的持續時間等等多個方面,均可通過使用氯吡格雷進行控制和治療,有效幫助患者治療病痛。
參考文獻
[1]徐海濤.探討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3(15):52-52.
[2]賀詞.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6):98-99.
[3]李如華,張晨暉.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3):28-29.
[4]張 艷.比索洛爾在急性心絞痛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