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萍
摘 要:本文主要在新課程的視域下,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文章首先探討了如何從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出發進行科學課堂教學設計;然后分析了在教學方法的運用方面如何進行合理的設計;最后探討了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科學課;教學設計
1 前言
科學課是在初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科學知識重要途徑。科學課堂教學設計對于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只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合適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的興趣,使得課堂教學的效果有更好的保障。
2 在分析學生的興趣與需要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為了使科學課堂教學能夠順利地開展,并且取得預想的效果,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對于學生進行細致的分析。從而了解學生最想學的內容,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的投入程度會更高。只有真正做好設計前的分析工作,在教學設計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整個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為此,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這是教師了解學生,從而在課堂教學上更好地掌控課堂走向的基礎。教師必須分析學生當前的知識水平,了解學生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具備的科學能力,形成的科學素質。從而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進行科學知識的選擇與安排,并且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使學生不但能夠掌握教材中要求的科學知識,還能夠適當地拓展科學視野,提高科學素養。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興趣與需要來分析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教學內容就是進行承載知識的載體。只有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才能夠達到進行知識傳遞的目的。為了確保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出發,對于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從教材內容中提取出其需要傳遞的知識,然后對用于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與變換。從而確保課堂教學的內容既能夠達到教材的知識傳遞要求,同時又更加貼近于學生的興趣與需要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有更好的保障。
例如,在九年級下冊“人的運動系統和保健”一節當中,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于這一小節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從而提取出這一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與運動有關的骨骼、肌肉等知識,從而使學生對于人體的運動系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在今后能夠正確地進行運動,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保障身體的健康。然后,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要,采取更加貼近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許多學生對于運動如籃球運動有很濃厚的興趣,教師在分析的過程中應該考慮怎樣把“人的運動系統和保健”的相關知識與籃球運動結合起來,并通過互聯網等途徑尋找與之相關的籃球運動知識,將其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從而通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既能掌握人體運動系統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可以掌握正確地進行籃球運動的技巧。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 教學方法運用的設計
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學方法的運用合理與否對于教學也有直接的影響。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的問題,從而通過更加合理的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投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使學生在一個更加熟悉的背景下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方便學生進行理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運用情境教學,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生的生活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建立起有機的聯系。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生活經驗來領悟科學知識,同時又能夠利用科學知識來反思生活,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將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例如,在九年級下冊“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一章“低碳生活”一節當中,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就可以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進行情境教學的設計。這一節的教學目標在于給學生傳播綠色生活、低碳生活的理念,讓學生掌握與低碳生活有關的知識,使學生在今后形成低碳生活的習慣。這些內容無疑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這給教師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運用情境教學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在教學設計當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打造低碳社區的情境,讓學生扮演一個設計者,從社區生活出發設計一個低碳生活的社區。為了在課堂上這一教學設想能夠順利實現,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考慮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共同設計出低碳社區,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通過采用情境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完成“低碳生活”相關內容的教學,給學生傳播低碳生活的理念。
4 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應該遵循發現問題、開展探究、評論交流的過程。通過這一科學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為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從這一過程出發,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嵌入其中,將科學知識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科學精神得到更好的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例如,在七年級下冊,“日食和月食”這一節的教學設計當中,為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看與日食和月食有關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從影像資料當中發現與日食、月食有關的科學問題。從而完成教學的導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有關的科學問題。然后,在課堂上圍繞著日食和月食產生的原理、現象、規律等科學知識設置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圍繞著問題進行思考,查找相關的資料,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學習。最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針對這些科學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將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與交流,使學生在分享與交流的過程中提高對于日食、月食的認知,從而完成教學的目標。
5 結語
總而言之,教學設計對于課堂教學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設計才能提高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掌控能力,在課堂上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使課本上的科學知識能夠順利傳遞給學生,達到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應君君.新課程下初中科學課堂教學設計之探究[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8).
[2] 鮑思思.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4(6):127-127.
[3] 胡建國.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生之友(最作文),201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