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到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以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我國各個領域之中,互聯網正在對各個行業和領域產生巨大影響,與各行業產生深度融合發展,傳統企業紛紛積極應用互聯網,我國汽車維修行業也因此明顯轉變服務的方式,將互聯網與維修廠進行嫁接融合。但是基于不同的汽車維修單位的不同認識、措施、體制等,經過改革后其發展速度、效果也各有千秋,因此,我國在汽車維修行業的互聯網應用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因此,本文就互聯網時代下汽車維修行業的現狀與發展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汽車維修:現狀:發展
一、我國汽車維修行業市場現狀
據統計我國當前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3億輛,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其中,我國在私家車方面就已經超過了1.6億輛,也可以說群眾具有非常旺盛的購車需求,汽車需求量增長速度非常快。我國當前保有量超過百萬輛的城市就已經超過四十個,其中有十一個城市更是已經超過了兩百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就已經超過六十萬輛。
但是當前我國接近半數的私家車都已經超過或開始進入質保期,從而導致需要維修、保養的用戶每年都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加,因此我國的汽車維修市場非常大,基于這種情況,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發展,提升發展速度,必須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采用“互聯網+汽修”的模式。
二、互聯網時代下汽車維修行業的發展
(一)傳統企業電商化
基于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汽車維修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其擁有非常廣且豐富的產業鏈。越來越多的汽車維修廠或者是汽車銷售4S店都開始應用計算機相關技術,但在互聯網時代下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維修服務的還很少,還沒有做到可以將配件、修理、廠家、用戶形成完整的鏈條。
對當前廣泛應用的020服務模式進行分析,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也就是上門服務和線上渠道導流到線下實體店消費。在第一類主要是企業掌握了用戶需求后派自己擁有的技師上門提供專業、全面、技師的服務。第二類則是多數因為企業沒有自己的技師,但其具有很大的網站點擊量,從而在消費者與維修廠家之問搭建了相應的平臺,用戶就可以在平臺中挑選維修廠家和項目,廠家則可以在平臺中公布自己的各種信息,如價格、服務等。當前我國還沒有相應較為成熟的平臺,但這種平臺有很大的發展空問。汽修020模式與傳統的4S店相比,其具有更為自由的時問、透明及低廉的收費等優勢,年輕人較為喜歡這種模式。主要因為傳統4S店受到場地、技師入數等多個方面的限制,只能在有限的時問和空問提供相應的服務。
(二)維修企業平臺化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下,維修行業實現互聯網維修平臺已經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就可以有效提升維修企業的市場融合、產品鏈接能力。在互聯網平臺中,可以充分展示出企業的產品和消費者的需求。在平臺中,應該提供四個類別的服務。第一類是為用戶提供的“我要修車”服務,其中可以詳細錄入客戶的信息內容,如保養需求、維修時問、聯系方式、車型等。第二類則是為維修企業提供的“我能修車”類服務,如此企業就可以在平臺中發布信息,如聯系方式方法、服務、活動、產品等等。第三類則是如“自我維修”之類,其中可以包含一些如需求配件、事故大概等內容。第四類則是如“專家講堂”之類內容,其中由一些資深老司機或者是維修專家,在其中發布一些經典維修案例,供用戶學習。
與此同時,要提高對手機App的重視。首先,客戶可以直接用手機登錄App進行報修,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維修服務。其次,企業及相關的技師也可以通過企業端、技師端登錄App,從而就可以在App中完成接單、線上交流、內部交流、討論等。另外,還可以對服務器端進行調度,主要用于結算、調度、派單、管理等內容。基于此,如果用戶在實際生活中發生汽車故障,只需要將故障或汽車情況拍成視頻或圖片上傳到平臺,就可以完成報修程序。此時,在平臺中的企業技師就可以提供遠程視頻指導,如果故障必須要進行現場維修,平臺就可以為用戶推薦匹配距離最近的維修服務商,從而就可以快速進行上門服務。在此平臺之中,就可以有效實現整個維修層面的調度管理,維修廠家不僅可以將平臺作為內部交流平臺,也可以作為企業之間的聯盟管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通過對“互聯網+維修保養”的服務改變了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給汽車維修帶來了諸多的便捷、實惠。在人們現今的生活中,汽車是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車輛進入到質保期或者是超過質保期,我國的汽車維修市場在不斷加大,基于此,就可以通過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網絡、用戶、企業三者之問連接成為一個完成的鏈條,幫助企業發展,為用戶提供方便,同時,基于互聯網時代下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我國汽車維修行業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峰.信息化背景下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的發展趨勢[J].內燃機與配件,2019(19):155-156.
[2]吳艷國.探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8):88-89.
作者簡介:
唐淑云,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江西新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