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市公司合理地利用再融資可以解決生產和經營過程中資金鏈短缺的問題,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卻利用再融資進行資金囤積,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響。為減少此類情況,本文提出了優化舉措,其中包括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完善合理的融資機制,加強監管上市公司對再融資資金的使用,合理提升再融資的門檻等。
關鍵詞:上市公司:再融資:現狀:優化途徑
一、引言
企業融資是指企業籌集資金的過程,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是其上市后借助資金優勢加速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上市公司合理地進行再融資可以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但現實情況卻是,部分上市公司在進行再融資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突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些上市公司過度使用再融資,籌集到大量的資金用于評估虛高的收并購,在資本市場進行貪婪地索?。耗承┥鲜泄舅烈膺\用再融資,但是對于籌集到的資金卻不能妥善處理,將資金用于償還債務,購買理財產品,甚至不做處理,使這些資金失去應有的使用價值:同時,也有資金供給方造成的問題,如一些供給方的資金原本就來路不明,再經過層層的嵌套,反而提升了上市企業的融資風險。為了避免上市公司再融資出現類似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現狀,并根據出現的突出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舉措。
二、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現狀分析
再融資指的是上市公司為了持續發展而直接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融資,再融資的常見方式有增加原有股票發行量,發行債券,發行可轉換型債券等。上市公司再融資有利也有弊,如果在牛市的條件下,再融資能夠起到積極的成效:但是在熊市的條件下,市場本身的資金面就非常緊縮,這個時候上市公司再進行高頻率的融資,其效果等同于殺雞取卵。
我國的證券市場起步較晚,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才正式成立證券市場。自此以后,國有企業的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改制上市,證券市場也因此成為我國大型國有企業的最為重要的融資平臺。但是,我國的一大批上市公司在看到融資的高效率后,再融資的欲望也隨之增強,各個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甚至出現不正當的攀比問題。
三、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
(一)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權融資偏好
分析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方式發現,我國的上市公司以股權融資為主,非上市公司偏好爭取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卻偏好增發新的股票以及配股,債券融資相對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再融資結構隨資本市場發生較大波動,非常容易引起再融資風險。
(二)融資過度問題
企業進行再融資的目的是為了企業運營資金周轉運行流暢而借助不同的再融資方式籌集資金,所籌集到的資金應服務于企業的生產或者經營,如擴大規?;蛘吒倪M生產技術等。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在實際的再融資過程中,往往脫離初始目的,一切再融資行為都是為了“圈錢”,忽視公司生產和經營方面的需求,本末倒置,從而導致融資過量問題。融資過量不僅會降低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從宏觀層面來說,還會阻礙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三)所選擇的再融資形式并不合理
目前,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的形式最常見的有三種,分別是增發新股票、配股以及發行債券等。上市公司在選擇再融資形式時,一定要依據公司的發展現狀以及項目實際需要的資金投入來合理選擇恰當的再融資形式。分析目前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現狀可以發現,許多上市公司都存在著盲目跟風式選擇再融資形式的問題,一旦某種融資形式出現窗口期就一哄而上,完全忽視了公司自身的實際情況。這種情況一方面直接加大了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難度,制約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也制約了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四)再融資獲取的資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一些上市公司并非由于自身的生產和經營形成資金短缺而進行再融資,僅想要借助再融資這種方式來大肆囤積低成本資金。這類上市公司雖然通過過度再融資的行為獲得了大量的資金,卻并沒有切實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向,使得融入資金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費了市場資源。一些上市公司甚至為了避免再融資資金得不到合理利用的問題,采取高頻率轉變投資項目的方式,這加劇了投資活動的風險型。而其他真正需要資金投入的企業卻可能得不到足夠的融資,進而導致資金不能實現優化配置。
四、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優化途徑
(一)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完善合理的融資機制
公司的股東是上市公司股權的所有人,隨著上市公司的加速發展,再融資已經成為獲取資金的最有效方式。再融資活動對上市公司經營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執行過程中存在與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多方的磋商定價,結果的確定對公司股東的權益形成不同影響,這種情況下不同股東為了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容易采取一些不當的融資行為,影響到上市公司整體的發展。因此,應該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完善合理的融資機制,避免再融資主體和相關利益方形成利益沖突,從而保證上市公司再融資活動的有序開展。
(二)對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進行規范
上市公司目前一般采用的是董事會進行日常管理的模式,董事會對公司的大小事宜進行決策,并決策結果交給公司相應職能部門經理進行具體的實施。董事會管理的模式下,董事會需對公司各部門經理進行全方位監督,經理的權利受到制約,董事會和經理層需進行獨立劃分避免職責不清。此種情況下需要對公司的各部門經理以及董事長進行獨立設置,而這是目前部分民營上市公司還未實現的,因此公司的組織架構存在缺失,自責不清易造成違規經營等管理風險,因此要對各類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中存在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現行進行規范。
(三)合理提升再融資的門檻
其實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存在過度融資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當前的再融資門檻過低,而企業通過再融資可以獲取的利益卻較高。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很多上市公司敢于冒著違反規定的風險一再進行再融資行為。對此,監管層面應合理提升再融資的門檻,禁止上市公司進行一些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再融資行為。具體措施如下。首先,增加對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前的負債率要求,規定負債率在監管規定的紅線以下才能進行再融資活動,負債率可根據不同行業進行調整。其次,增加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財務指標要求,通過限定該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自有現金流對債務覆蓋倍數等盈利和償債指標綜合評估是否有進行再融資的必要性。最后,嚴格要求再融資融入資金必須得到有效使用,分析上市公司之前的融入資金的去向,核實歷史融入資金確實用到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后,才批準同意該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行為。
(四)加強監管上市公司對再融資資金的使用情況
上市公司對再融資所籌集到的資金不能加以合理利用的問題已經產生了很多不良影響,因此要對再融資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做到對再融資資金的用途決策權只能交給股東大會,假如股東大會尚未達成統一意見,那么這筆資金任何股東不能私立動用。方法上可以通過在銀行開立專項賬戶實施,此銀行賬戶由中介機構進行監管,從根本上規范上市公司融入資金的使用。監管過程中,如發現上市公司有非法侵占使用資金情況,將立即限制融入資金的使用,并禁止該公司的再融資活動。
參考文獻:
[1]李東嬌.淺析我國上市公司債務融資現狀及優化對策[J].財會學習,2017( 22).
[2]董珊珊,杜威,張天西.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J].投資研究,2015(8).
[3]林心.香港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方式選擇影響因素的研究[J].港澳經濟,2015(1).
作者簡介:
盧洲,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北京。